下书吧

下书吧>14位院士的风采 > 第279章 从安徽桐城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玻璃新材料专家彭寿(第2页)

第279章 从安徽桐城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玻璃新材料专家彭寿(第2页)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一所知名高校,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师资队伍。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彭寿院士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了他的创新精神和对科研的热情。

他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动态,与优秀的师生交流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为其在玻璃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灵感和动力。

院士从业之路

1982年7月至1987年2月,彭寿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从事工程技术工作。

1982年起,彭寿在国家建材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先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院长、院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01年6月起,彭寿先后担任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裁、董事长。

2019年11月22日,彭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从业之路解码

彭寿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这段经历让彭寿院士积累了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

在实际工程操作中,他能够深入了解玻璃工业的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这种实践经验为他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使他能够精准把握行业的技术需求,知道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从而为科研工作找准方向。

彭寿从助理工程师逐步晋升到院长,这一系列职务的变化使彭寿院士的视野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扩展到整个行业的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和团队管理等多个维度。

作为副院长和院长,他需要考虑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等宏观问题。

这促使他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玻璃工业,了解行业的瓶颈和发展机遇,有助于他在科研选题上更具前瞻性,关注那些能够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关键技术突破。

彭寿在担任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总裁和董事长期间,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熟悉企业运营和市场需求,能够将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这不仅推动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还让他在科研过程中更加注重成果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使他的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意义,也为他当选院士增添了有力的支持,因为院士的工作不仅是学术研究,还包括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彭寿院士在玻璃工业行业多年的深耕,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的全方位经历,使他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造诣。

他在行业内取得的众多成果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最终促成了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一荣誉也是对他长期以来在从业过程中坚持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的肯定。

院士科研之路

彭寿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高效节能关键技术。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浮法玻璃熔窑与玻璃液回流等变化规律,开发出“全等宽、宽窑池、台阶池底、窄长卡脖”新结构玻璃熔窑。

这一成果使每吨玻璃0。1-0。3mm微气泡数量大幅下降,玻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他们使600td玻璃熔窑单位能耗显着降低,节能15%以上,实现了玻璃质量与生产节能的双提升。

这一成果推动了我国浮法玻璃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我国浮法玻璃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彭寿院士团队自主开发的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空心玻璃微珠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兼具防火阻燃性能的微米级玻璃粉体,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石油开采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它为我国相关高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核心材料,打破了国外对该材料的垄断,保障了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材料供应安全。

彭寿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超薄信息显示玻璃成套技术,建立了国内首条稳定量产0。2mm超薄TFT-LCD液晶玻璃和0。15mm超薄触控玻璃的生产线。

其中,0。12毫米的超薄触控玻璃柔韧性和透明度极高,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触控面板,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也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该玻璃的卷曲特性还为未来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材料基础。

在超薄触控玻璃技术基础上,彭寿院士团队进一步攻克难题,研发出30微米的柔性可折叠玻璃,创造了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佳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