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奋笔疾书……
他记性还凑合,也还算耳聪目明,可实际上他掌握的百官资料,其实也不算多。
比如说,盘点的时候他惊愕发现,有个叫戴胄的……刚刚被免去吏部尚书没多久、他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做户部尚书了……嗯,之前居然是一肩挑两部!真……这人也不是十八学士,历史甚至没留下多大名声!
于是。
接下来的日子,柳文岳便四处找二代们喝酒。
主要是采风,找素材。
他们吹自家的事儿,柳文岳就信半成,但是聊对手家的,柳文岳信五成,选出大多数的相同意见,之后在辅以历史记载,其实就八九不离十了……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这就相当于百官为其背书。
嗯……必须把感谢名单写上,谁要是不满意就去打对家的孩子,我都是听他说的,我平平无奇柳文岳只是一个忠诚的记录者。
等到第一期报纸弄得七七八八。
文学馆也弄好了。
太子的名头很好用,区区一个分馆几乎占据坊市十分之一的面积,建筑队伍也苦心孤诣,建筑为三层楼,看上去就颇为大气,内部空间一样不小,这么大的地方,空荡荡的点不像样——
出来吧,图书馆!
培养人才嘛,自学成才,立刻给太子做事儿……相当丝滑!
之后,找弘文馆,或者是私人,借阅各种书籍,找人抄写,放置书架之后,供人翻阅……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还真别说。
这事儿一出来,太子的名头瞬间被读书人疯狂传颂……
穷文富武,其实都是相对的!
读书……读书很难的。
首先,你要买的起笔墨纸砚,你要买的起书。
就算是买的起,流传出来的书籍,其实都是‘青春版’,乃至还有‘盗版’,类似子思着着,你以为是‘子思’写的《中庸》?实际上是‘子思着’写的《中庸》……这玩意儿你敢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真正想要学点什么,那你的去本地‘诗书传家’的人家里去抄书才行!
抄完,还得有人教你怎么读,怎么理解!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你要说去官学?县学规定,下县收20人,上县收40人……七大姑八大姨的,县里的顶层人物都不够分!
你说读一读私塾书院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