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威廉二世在1881 > 第二十七章 君士坦丁的野望中(第2页)

第二十七章 君士坦丁的野望中(第2页)

“沙皇在黑海和巴尔干的扩张只会威胁到维也纳、君士坦丁堡和伦敦的利益,不要忘记是谁在克里米亚击溃了沙皇的心理防线。”

“陛下,您这么说当然没有错。”听到皇帝的分析,卡普里维先是肯定了这番分析,随后继续道,“您不要忘记我们和奥地利人有着一个军事同盟,维也纳要是卷入了战争,我们也必须随着维也纳开战。”

“随着维也纳开战?您在说些什么?宰相,我们不是要将足以掀动一场世界大战的支票交给奥地利人,德奥同盟是为了维护德意志的利益。”

“是的,我们确实是在维护德意志的利益,陛下,南德意志的邦国只会为了维也纳而战。”

“所以面对彼得堡的威胁,维也纳只会更加靠近柏林,我们可以借机构筑一个更加紧密的德奥同盟。”

“那样的同盟只会带来与俄国的战争,您不要忘了我们来自西边的威胁。”

话题进行到这里,已经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可辩论的双方都没有结束的意思。

与历史上以辞职抗议相比,卡普里维宰相满足于现状,他很感激皇帝在各方面的尊重,皇帝给予的支持也让他能够推动他心目中有关帝国各方面的改革。与皇帝陛下的些许摩擦,仅仅是君臣之间达成平衡与妥协的必经之路。

对威廉二世来说,与宰相之间的辩论是拓宽自己思路,完善个人构想的重要方法。同时,与宰相之间的辩论还加速着威廉二世对权力的渴望,皇帝还不是德意志帝国说一不二的至尊,因此他渴求自己能够成为德意志帝国真正的主宰。

柏林君臣之间还称得上辩论,远在东方的清帝国却在发生一场截然不同的对抗。

光绪皇帝正在向他的太后亲爸爸请安问好,至于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如今已经是病入膏肓,完全不能理事。

亲生父亲的病重,光绪皇帝当然是痛心疾首。可作为君主,他必须摒弃掉某些情感,关注醇亲王的身后之事。

醇亲王一死,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就将空缺,京师朝堂的平衡就将被打破。

光绪皇帝主张由李鸿章接任海军衙门总理的职位,可太后却觉得皇帝还是过于年轻。李鸿章已然位高权重,手上握着一支北洋海军,如果再接任了海军衙门总理,那岂不是大清国七省海防就让李鸿章一个人说了算?

“亲爸爸,这李鸿章终究是愿意实心办事的。”光绪皇帝已经接到了李鸿章的示好,加上李鸿章确实能做出成绩,因而皇帝觉得让李鸿章去办事,总比让无能之臣总管海军要合适。

“够了,皇帝。”听到光绪皇帝这么不听劝,太后多少也有点恼火,“哀家是怎么教育你的?这朝堂之事要讲究平衡,李鸿章一人独大,你叫其他人怎么看朝廷,怎么看你这个皇帝?!”

挨了训的光绪皇帝终究不是十多年后被太后折磨得毫无生气的中年人,他赶紧低下头,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皇帝,这大清江山终究要交到你的手上,不要让哀家失望。”简单敲打过皇帝后,太后叹了口气,多年的养育教导让光绪和太后之间还存着一丝温情。

亲政后的皇帝想要办事情,太后自然是支持的。

革命、改革之事,总览那么多年政务的太后又怎么不懂呢?改革改革,改了那么多年,洋务也办了那么多年,满汉之间的差距却仍旧牢牢笼罩在八旗勋贵的头上。

大清国开国做了多少混账事,杀了多少汉人,难道就能一笔勾销了?

如今的大清国已经经不起多少猛药的刺激了,皇帝想要搞什么新政,顺利倒也罢了,可要是一个不小心就是搞得八旗全家都要掉脑袋!

制造紫禁城母子冲突的罪魁祸首李鸿章李大人正安安稳稳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他已经知道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冲突,也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坐上海军衙门总理的宝座。

不过,李大人倒也不在乎总理衙门宝座的位置就是了,对李大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赶紧听取眼前人的报告。

眼前人是谁?自然是大清国的洋忠臣——戈林戈大人了。他现在正穿着身顶戴花翎,好一幅大清忠臣的样子。

本来李鸿章也没指望戈林这个洋鬼子,但谁知道戈林确实有本事,不仅非常麻利地帮李鸿章理清楚了留学条款,还在购置德国军舰上帮着李大人避开了德国奸商设置的雷区,使得北洋水师将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得到一艘七千吨的铁甲雄舰。

能帮助他李鸿章对付德意志国,这戈林又是个德意志人,看来确实是实心替自己做事。

本来只打算给戈林一个顾问帮办头衔的李鸿章改了主意,主动帮戈林这个洋鬼子向朝廷争取了个四品道员的官身。

而有了洋鬼子在手下当官儿,李鸿章也确实感受到了某种好处。

比如他现在就很喜欢让戈林跟着自己到处走,用以震慑手下那些不怎么听话的军头和官僚们。

看好了!现在可是有个洋人在抱李中堂的大腿,你们这帮家伙不要以为中堂大人年纪大了就好糊弄了,都给我老实一点~!

这么干的效果自然很好,不少人在见过戈林戈大人以后,都觉得李大人春秋鼎盛,大清国已然中兴。

否则一个高贵的洋人怎么会爱大清?甚至要做大清国的官儿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