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顶风冒雪冲了三天,一个人都没冲出去,俄国人没想到,刘勇强也没想到。
俄国人没想到的是在这种天气下,竟然没有打开一个缺口。他们太迷信刺刀冲锋了,刚刚结束的巴尔干战争,让他们这套战术进一步扬名,英国、希腊军队无数次在刺刀冲锋下掉头逃跑。可这次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个以机枪火力为中心的汉军战壕,冲到战壕前,俄军士兵就几乎都倒在了路上。
刘勇强没想到的是,俄军其实早就见识过自己这套战术,甚至在海参崴的时候,他们也这么徒劳的冲锋过,没想到还会如此。果然新战术的传播没有那么快,机枪出现后半个多世纪都没引起重视,不是没有原因的。
俄军向来不是一个反应快的军队,总是挨打过后才会被动进步。还好他们底子厚,要是德国,这样的失败来上几次,或许就不会有现在普鲁士化德国。而是另一个邦国统一,或者继续四分五裂。
“俄军的高层,全是一群从前膛枪时代走过来的老古董,没那么容易接受新战术。不过这次之后,肯定会引起重视了。下一次我们面对的,就是一支大量装备机枪的俄军。很可能要打一场堑壕战了。”
刘勇强跟参谋们轻松的讨论着。
俄军如同一战时的英军一样古板,端着刺刀一次次无畏的冲锋,三天之内,至少丢下了四万具尸体。英国人索姆河战役,用这种方式,一天就送了六万条性命。相比之下,加特林机枪的火力还是差了一点,单发步枪的火力也比不上连发步枪。
突围失败之后,俄军又退回了榆关,十几万俄军挤在不大的榆关城,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县城,不过俄军不可能全部挤进县城,大多数俄军在县城外面驻防,以榆关为中心,在五公里范围内挖掘了大量壕沟,保证榆关不至于被地方炮火覆盖。
汉军之前没有强攻,只是不想无谓的牺牲。这次击退俄军之后,趁势夺取了俄军几处外围防线,进一步将俄军逼退。现在大多数俄军已经紧挨着城墙,汉军的炮群正在前移。
至于俄军的大炮,既少,又小。本身他们的大炮就不算多,毕竟将大炮从俄国本土运输到山海关太费时费力,俄军也不是重视炮火的部队,在欧洲向来都是火力最弱的军队之一,直到苏联时期。这次撤退的时候,又丢了一半大炮。这已经非常难得,已经能证明他们的指挥官是优秀的指挥官,如果能一门炮都不丢,那就不是优秀,而是传奇了。传奇指挥官,大概也不会后退,而是各种战术反杀进了辽东。
前线的不利,很快就能反映在谈判桌上。如果这批人突围成功,俄国人会很硬气。
俄国人做了让步,不再坚持索要欧亚大铁路的控制权,虽然这铁路是大清国的资产,但他们似乎不打算跟大清国商量,只要汉军不反对,他们就有能力拿下;法国则继续坚持整个越南,俄国在北方的失败,不足以让法国人妥协,他们必须有所得。
至于日本,两国似乎并没有拉着日本一起谈判的想法。当然,他们通知了日本,日本也通过荷兰做中间人进行了接触,日本的价码也不低,整个朝鲜加琉球。
反倒除了俄国,其他两方都没诚意,敢情被围的不是他们呗。
“俄国的援军到了!”
俄国第一批援军抵达北京,从沙皇宣布出兵,只过去了十二天。不过人数不多,俄国人要将庞大国土上驻防的军队集结起来,没有那么容易。虽然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掀起铁路狂潮,但腐败的官僚系统大大影响了效率,虽然纸面上铁路里程从九百多公里提高到了两万多公里,可这对于如此广大的国土来说,还是显得过于稀疏了。
抵达北京的俄军援军,第一批只有一万多人,并没有立刻进军,这么点人不足以跟汉军争夺铁路控制权,控制不了铁路,就不可能快速救援榆关。
“看来我们还有个打援的机会!”
刘勇强并没有刻意留下榆关之敌围点打援,甚至之前都没想过沙俄还会增兵。
刘勇强没有修改作战计划,围攻榆关的部队依然以消灭榆关残敌为首要目的,各支部队的任务都很明确。
打援是另外的计划,会有其他部队执行。
东北百万大军,现在才动用了六十万,还有四十万生力军没有参战呢。其中有十万人不能动,现在驻扎在鸭绿江一带,防备日本人。还有十万要留守腹地要冲,作为总预备队。所以这次打援可用兵力是二十万人。
俄国援军在一月中旬从北京出发,兵力十五万,这是三十万人中集结的第一批,已经等不及全部集结,因为榆关俄军不可能撑得过这个冬天。撤退,意味着抛弃本就不多的辎重,没能撤到北京,就注定要选择突围,突围失败,就注定要被救援。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依靠自己脱困的能力了,甚至可能已经断粮,开始杀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