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朱元璋灭元 > 第162章 城里人与乡下人(第2页)

第162章 城里人与乡下人(第2页)

广州录事司衙门,位于北城,原本是南海县的衙门。

十年前,录事司成立时,将宋时三城及番禺、南海二县在城中居住的民户划归其属下。南海县与番禺县衙门只能迁于城外。

衙门前厅后堂,录事司的所有官员正围坐于前厅之中,进行“圆议”。

元朝时代的县级管理机构,与任何朝代都有所不同。原本应当为一县之长的县令或是县尹,几乎成为了一种摆设。

朝廷派出的达鲁花赤,虽然与县尹平级且只负责监督之职,可是实际上却是最高的掌权者。

元朝是一个相当奇怪的朝代,在马上夺得天下,却始终不愿意下马治理天下。取消科举,不仅断绝了读书人正常的晋升渠道,也关上了通过科举筛选县级官员的大门。

灭宋之前,北地区域县级官员主要源于汉世侯各自的势力,县官大多由世侯直接指派。

宋灭之后,一大批降元的宋官被任为县尹。还有一些获得军功的将领,转为文职,被任为县官。

然而,无论是汉世侯的门人子弟还是故宋降官,都无法得到朝廷真正的信任。这也是朝廷向各地派驻达鲁花赤的最主要原因。

而那些转为文官的武将,虽然最受朝廷信任,可是这些武将中的绝大多数人,连大字都不识。他们在战场上可以奋勇拼杀,在民政管理上,唯有依靠手下的低级官吏。

加上以蒙古人为主的达鲁花赤,基本上不会汉语,与下属的沟通都有障碍,更别说实施管辖的权力。

于是,朝廷便发明了这种“圆议”的制度。

但凡涉及辖区内重要事项,几位官长需要坐于一堂,共同商议,并形成连署意见。

此时,正在录事司衙门内,进行“圆议”的,便有录事司达鲁花赤、相当于县尹的录事、相当于判官的录判,以及首领官典史。

还有专为达鲁花赤服务的通译。

主位上,坐的是一个肥胖的蒙古人,录事司达鲁花赤兀哈。

此人原为大将塔出手下。塔出虽然是畏兀儿人,却是忽必烈宿卫出身,可谓根正苗红。攻宋之战中,随丞相伯颜南下,直入江西,以江西都元帅职领兵平定广东。因功得授江西宣慰使,再升为中书右丞,行中书省事。

如今江西行省各地的达鲁花赤,多为塔出手下。

有这样的一个军中大佬为后盾,兀哈在广州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只是数年之前,塔出入觐大都因病去世,人走茶凉,其麾下势力自此沉寂。兀哈的行为也收敛了许多,到底没做出过多天怒人怨之事。

在兀哈边上,与他一样身着绿罗官服的录事赵若冈,本为宋人。

当年,元军兵指广州,广州安抚使方兴弃城而走之后,赵若冈接过广州防务。发誓要与元军抗争到底,并焚毁城内大半房屋,哪怕城破也绝不给元军留下片瓦。

结果,元军兵围广州城八天之后,赵若冈终于开城而降。而接受他投降的,则是早两年降元的吕氏子弟、襄阳大将吕文德之子,吕师夔。

发誓抵抗的赵若冈,还是活成了一个笑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