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不用了!”王五媳妇儿扯着嘴角笑了笑:“家里早上还有点面条呢。一会儿我热一热我们俩对付一口就行了。”
杨庄的习俗是在新娘娘家,当妈的要喂闺女吃面条。到了新房婆婆准备饺子,新婚夫妻互相喂对方吃。
张翠莲当初结婚的时候似乎就没有这些,后来在绥远问了问周围邻居有的人是出嫁之前吃饺子有的人是吃面条,有的在新房里什么都不吃的风俗五花八门。
劝了一会儿王五夫妻张翠莲就跟着王小花的一个姑姑一起去了饭店。到了饭店看见换了一身衣服与神清气爽的宋磊正在在门口做迎宾。看见张翠莲两口子连忙给她指路,张翠莲笑着与相熟的几个妇女坐在了一桌。
此时的婚宴并没有后面那么多的名堂,又要上台讲话又要感谢父母还有各种表演。宋家的证婚人说了两句话,宋磊爸爸笑的跟一朵花似的对大家说:“吃好喝好,喝好吃好!”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就算完事儿了。
剩下的就是宋家老两口带着小两口挨桌子敬酒,客人们也都非常的实在。大杯的白酒下了肚,把宋磊预先请的两个陪酒的小伙子都给喝吐了。
敬酒一圈之后客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张翠莲注意到好些人居然自己掏出了方便袋要把没吃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这个年代虽然没有后世那么讲究也没有之前物资那么匮乏,拖家带口参加婚礼并且还要打包的还真是大有人在。
张翠莲这一桌其实已经没什么可带的了,因为在开席没多久之后就荤菜基本上是一扫而光。
对面一个不太认识的妇女,据大喇叭说是村子里同样姓杨的一户人家。她领着一个年约十岁一个年约七八岁的小姑娘,怀里还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儿子。先端上来的一盘鱼,她一筷子就夹过去半个。随后端来一盘鸡,她又是第一筷子夹了一个鸡头给大女儿又给小女儿扯了一个鸡腿。给小儿子吃的则是一大块肘子肉,自己也不含糊一双筷子走天下。
大喇叭也带了自己的孩子过来,见张翠莲看的目瞪口呆不由失笑道:“这有啥可看的,多正常啊。家里头孩子多能有啥好吃的,不趁这个时候来吃一顿!”
她小声的对张翠莲说道:“村里的人眼见老宋家挣了钱,都卯足了劲来吃席呢。不吃白不吃,都是拖家带口的。”
张翠莲闻言扫了一圈,果然如此。男人们的那桌子还好,都是推杯换盏喝酒不爱吃菜的。女人们大多都领着孩子,也不喝酒全部都大快朵颐吃的欢快。
大喇叭又好奇地问张翠莲:“你们家随了一百块钱?我跟你说我们村最贵最贵的,也才五十块钱。这多少人就随了十块钱,一家子四五口都来吃饭来了。平时不咋走动的都来了,都吃来吃便宜的。”
张翠莲刚才也听说了,宋家原本准备了四十桌居然没坐下。门口还有不少人站着等,只能是里面吃完的人走了。饭店里的服务员打扫完,再去厨房端一份新的席面。
而顾致城那桌喝的就有些慢了,等到顾致城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张翠莲就见有两个身材高瘦的老太太攥着红色的方便袋走了过去,不由分说将没怎么动筷的菜倒了进去。
她们也没有机会将同样的一份菜挨着桌子扫装包,有的只能是在自己的桌上翻腾,争取能拿几样就几样好了。
张翠莲坐在原地等顾致城,这才有幸看见这一幕。不然的话,她还真不信大喇叭所说的话。
顾致城喝的微醺由张翠莲扶着往外走,张翠莲忍不住抱怨道:“你怎么喝这么多?”
“都过来敬酒,哎呀,你喝他的不喝他的?真是烦人啊,又不是我结婚。我结婚都没喝这么多!”张翠莲忍不住笑道:“你结婚的时候也没有摆酒席啊。不就是家里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吗,要不然谁能饶过你!”
顾致城闻言脚步一滞,搭在张翠连肩膀上得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对不住啊,翠莲,连个像样的婚礼都没有给你。”
张翠莲无所谓的说道:“没事儿,都是形式而已。在那个时候那种情况下,要是有婚礼我还不知道得发生点什么呢。没有也好!”
两口子顶着温热的太阳,慢悠悠的往家走。刚走过菜市场,就被后面骑自行车追过来的王大花喊住。
她着急火燎的说道:“刚才小花往家里打电话,问我妈给了多少钱的改口费。”
张翠莲与顾致城面面相觑,王大花歇了一口气又道:“刚才吃完了饭,小花就先回家了。她跟着她一个小姑子还有婆婆在家里头数钱,发现宋磊包里的钱不对劲。说好了给一千块钱改口费,里面就剩二百了。现在他婆婆正查礼金跟名单呢,不知道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