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到小熊把自己放到最低处时,小石内心中有一种同情与拯救感,有一种圣女情节升腾起来,甚至,在某一刻,想拯救这个曾经的风云人物。要知道,当年在高中时,他与那位校花,曾经的故事与进展,小熊的得意与悲伤,可是占据过她们女生宿舍某个时间段的话题的。
于是,改变自己那种强势的精明,让自己变得像普通女生一样柔软,就成了此时小石的状态。
“我不要你这样悲观,我觉得你现在蛮好的。”
小石能够说出这样柔软的话,是她长期总结出来的。但是,她不知道,这句话对男生,却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这句话的前半段,用客观中性的方式说,应该是这样的:“你不要悲观。”如果在前面加上“我不要”这三字,意思大变。意思是,我是关心你的,并且,我有权利对你提出要求。这是什么状态?这已经走出普通朋友的关心了。这是在递眼神?这是在让对方跳一跳?
“我觉得你现在蛮好的”,这句话,关键点在前面“我觉得”三个字。我觉得,就区别于世界对你的看法了,我对你有特殊的看法,这是什么情感?是特别关注你的情感?
要知道,前面小熊失言说出“知我者”之时,就已经有突破的意味了,你这样应答他,岂不是把这种走出普通同学与朋友的关系,更加确认?
当然,更需要确认的,是小熊。
“我都混成这样了,只能请你吃酸菜鱼了,你都开了好车,有了好房了,咋说我蛮好呢?”
一听到这里,小石马上感觉到,表面低调的小熊,其实有一颗好胜的心。只要是比较,哪怕是自认为不足的比较,潜意识中,也有与你平等的心。
其实,小熊是想争取平等的,与自己进行的比较,虽然说得低调,但何尝不是一次争取自尊的尝试?对此类问题,必须以强大的理由,让对方相信,就是平等的。
“你的课外活动就带来收入,我的正式考试却不能增值,所以,我说你蛮好的。”
“什么意思?”听到对方有貌似合理的理由,不得不让长期压抑的小熊听到某种振奋。
“你想,你的主业,是不是在这个车间当主管?你拿的主要工资,都是来源于这个岗位。但是,你的收入里的增值部分,却来自于你的业余设计。比如半自动分割架,全自动脱毛机,还有帮他们家设计的饲料自动添加装置,还有卤味的自动加料装置,这些都是你业余时间搞出来的吧?”
小石居然对自己在这里的所有技术改进,都提前了解了,这让小熊非常震惊。是什么样的兴趣,才让她如此关心?这远远超过了普通同学朋友的关心。
当然,小石其实是在修车店师傅那里了解到了。要知道,修车店师傅,熟悉这个车间里的每一个人,包括老板,甚至包括老板的去世多年的父亲。
对自己感兴趣的人进行背景审查,相当于对新的机械装置,得先了解它的技术参数一样,这只是小石的职业习惯的延伸。
“确实是业余时间,我来容城,一个熟人也没有,反正我也喜欢这个,老板也报销配件成本,我就整天窝在屋子瞎弄,算是一些半成品。”
“看吧,这算是课外活动吧,老板给你钱了吗?”
“给了给了,当时有奖励,每月有津贴。”
“对了,这就是增值。况且,那烧烤机,也成了国家专利,实用新型。这种专利,你是发明人,我在网上察过的。所以未来,它能够给你带来的东西,不光是钱,还有其它东西,也是增值。对不对?”
专利哪怕不能带来钱上的增值,也会在行业内,带来名声上的好处,这一点,小熊当然知道。所以,对方对自己现状的肯定,不仅仅是安慰性质的。
一旦确定对方对自己不是安慰,那所说的好话,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平等。任何人都不想让对方把自己当乞丐,精神上的也不行。或许对方说了好话,甚至夸奖了自己,如果是假话,纯粹是安慰,那也是把自己当精神上的乞丐,有自尊的小熊,是不可能接受的。
对方的话有理有据,小熊开始自信起来。自信起来的人,说话总是柔软与谦虚的。
“你说你正式考试,不能增值,是什么意思?”
我有资格关心你,不仅仅是态度问题,也有一个地位问题。至少,说明我们是平等的。被施舍者是没有能力与资格关心施舍者的。只有平等主体之间,才有可能。
“嗨,国企嘛,干多干少一个样,按级别岗位拿工资。我在我们技术部门,学历最低,当然待遇也就固定了的。但是,正因为学历低一些,所以做的工作也最多,因为我还是最年轻的人。所以,每天上班,算是我的正式考试,但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要增加收入与地位,跟你,是没办法比的。”
“你这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人家给你房给你车,给你一生的稳定收入,你居然还这样说,让我们这种过一天算一天的人,怎么活?”
小熊轻松地调侃起来,说明,他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种平等对话的角色,变得自然而俏皮。
而小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说明,对小熊心理拯救的第一步,居然成功了。成功者所享有的巨大的成就感,让小石兴奋起来。
她有了第二个想法,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