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全本 > 第1398章 陛下给了我们希望和光芒(第1页)

第1398章 陛下给了我们希望和光芒(第1页)

大唐公元27年的新年注定热闹,今年的新年长安城的烟花都变得漂亮了许多,无数大型的烟花更是让整个长安城的百姓欣赏了一把烟花秀。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如果按照往年来说,今年可是新皇登基第一年,是有新的国号的。不过国号这件事早就被李恪给取消掉了,而且李恪的登基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去办。

其实众臣们倒是想给李恪办的,因为越是规模重大,那陛下就越不容易撂挑子啊,这半年可以说朝堂上的众臣都是感受过陛下的怨气。

显然当年秦王殿下对皇位不感兴趣的事情绝对不是假的,这大半年的陛下就仿佛一下子摆烂了一样,反正大部分事情都懒得处理,谁要是敢在朝堂上给陛下找事情。

陛下绝对会反手扔过来一大堆的事情,让你不加班一个月都不算完。

不过这过了年,大家也就是放松了许多,无论如何几个月的时间,陛下的怨气肯定是消散了一些,这都是好事。

另外就是如今的大唐真的是万事蒸蒸日上,或者说他们体会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身为朝廷,手里有粮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论如何整个国家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只要保证了粮食问题,其他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而且粮食足够多的话,足以让他们顺带解决很多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说,像是高句丽这样的国家,最后不是败在了大唐的军队之下,而是败在了大唐的粮食之下。

所以现在他们虽然说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处理,但整体而言大唐的整体局面不会出问题。

这一点也是李恪这几年将他们培养出来了。

当初李恪没有改革之前,大唐的朝臣们跟历朝历代的大臣们一样,就是行事速度很慢,在他们看来,这种慢是正常的。

毕竟通信等方面的速度都慢。

但对李恪来说,这可是非常不正常的,经过了信息时代,他也受不了这样的办事速度。所以这几年李恪对这些朝臣们做出的最大改变就是效率。

他们办事的效率比以前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他们都很清楚陛下不允许他们办事速度慢。

而当这些大臣们的办事效率快了,下面的人办事的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开始提速,当整个朝廷的运转速度快了之后,底层的百姓生活其实还是没有太多的改变。

他们的生活节奏还是那个样子,这种效率的差距让现在朝廷里面的众臣觉得整个国家运转都非常的流畅。

运转流畅了,虽然问题不少,但他们却可以从容应对。

尤其是陛下新招的这一批官员,他们的勤奋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大唐朝廷的效率,后来加入的这些世家门阀的弟子之后,这种勤奋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加剧的趋势。

这些老臣们很多时候都有些跟不上这些年轻人的节奏了,主要是他们太勤奋了,勤奋到这些老臣们都有一种连续几日在自己妻子,妾室之间连轴转的感觉。

腰酸背疼!

这就是大唐目前的情况,当然了,问题有吗?当然有。最简单的,比如说教育虽然在不断的扩充,但老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很多地方的老师都是凑数的,虽然他们都是主动去教书。

但他们跟不上大唐新式教学的方式,而指望悦来商行的老师来教学,他们肯定是数量不够的。【1】【6】【6】【小】【说】

所以去年第一批的学子除了当官的之外,剩下的那一批,虽然是差了一些,但有不少李恪直接让他们去教更小孩子读书了,他们做的也不算是不错。

而至于剩下的,只能是扩大各个班级的数量,然后让一些老师多待一些,再过两三年之后,新的一批被培养出来之后应该问题就不大了。

但实际上现在的大唐不仅仅是老师欠缺,连官员都欠缺,还好基层的官员可以由军队里面培养出来的这些政委们临时担任,现在大唐大部分地区的基层政务不算是特别繁忙,干个今年的问题不大。

这些问题不仅仅限制了大唐的发展,而为了大唐的稳定,李恪不得不缩减科研人员的扩充计划。

科研人员有条件的,比如说像是李歆这样的,依然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而没条件的就暂且不扩充了。

目前大唐的科技已经足够碾压时间了,先将整个政府职能,教育体系等等运转下来,其他的方面暂缓研究,只是做技术储备,然后让有经验的这些人开始编写关于这方面的教材,然后整理一些理念。

比如说鲁大强他们,这批人虽然说是大唐第一批工匠,但他们更多的时间其实也都是在学习的,学习李恪拿出来的新知识。

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照着图纸研发,然后又开始学习,在已经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扩充。

但实际上他们对这些理论也根本不可能完全吃透。

而现在研究出来的技术已经足够多,各个国有商行以及工业部门只需要在现有的技术上进行优化研发微创新就可以了。

正好鲁大强他们这第一批学者可以沉淀下来,让他们重新将这些理论学习一下,然后整编一下全新的书籍,通过他们这些年的研究然后整理出来第一批专业的书籍。

书籍李恪有,但是那些书籍不适合大唐,而让鲁大强他们在编写书籍的过程当中也是让他们重新温习的过程。

这对提升整个大唐的教育界是非常有帮助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