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谢军华说道:“按照陈先生的吩咐。我一共找了三家设计公司,从中挑选出一家实力最强的公司,帮咱们设计厂区扩建图纸。”
陈海峰点头道:“接下来,钢厂除了扩建厂区,还要再成立一个部门,大量招聘冶金和材料方面的技术专家。”
谢军华迟疑道:“陈先生是要扩大技术部?”
虽然陈海峰没有直接提及,扩大技术部门的事情,谢军华却也能猜到一些。
大量招聘冶金和材料专家,明显是要扩大技术部门的规模。
陈海峰摇头道:“老谢,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招聘技术专家不是为了扩大技术部门,而是要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专门研究各类型金属。”
“你可以将它理解成,专门研究金属元素的研究所。”
“当然了,以它现阶段的规模,叫研究所有点自吹自擂,先把底子铺起了,进行技术准备和人员储备。”
“名字嘛……就叫金属材料研究部,等以后时机成熟,升级成为金属材料研究所。”
陈海峰大概用了几分钟,将该部门未来规划讲了一遍。
归根结底。
陈海峰不是港城人,不可能一直留在港城。
更不可能实时指导远大钢铁厂的技术研发工作。
回到内地以后,如何让远大钢铁厂持续扩大,如何确保技术领先。
人才,大量的招聘人才。
打好底子,播下种子。
成立金属材料研究部。
该部门是陈海峰为远大钢铁厂的技术发展,做出的第一步前瞻准备。
船用特种钢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但这种领先能够持续多久?
而且一家钢铁厂,不能只有一项独家专利技术。
要可持续性地扩大规模,掌握的专利技术数量必须要多。
说罢,陈海峰拿起谢军华桌上的记事本和笔记。
翻到空白页,写了一系列的设备名称和材料名称。
明天开始,谢军华全面负责采购事情。
采购陈海峰需要的各类型机器。
这方面的资金,从陈海峰的分红里面扣。
过去的几天里,陈海峰一分钟都没有闲着。
亲自走访了几家港城小有名气的机械公司。
这些在港城颇为有名的机械公司,整体情况很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