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时代症候里的突围 > 第十九章 模式切换(第1页)

第十九章 模式切换(第1页)

随着学习的深入,陆海晨渐渐感觉到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不同。高中的时候,任课老师白天在课堂上讲授课程,每遇到一个难点重点,老师总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向学生强调。那时候,陆海晨听到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都懂了吗?不懂赶紧举手问。”晚自习的时候各科老师还会坐镇班里,学生在下面自习,有问题的可以到讲台上找老师问,老师也会耐心讲解,有时候问问题的人多,还得在讲台上排队。

大学就不一样了。以高数为例,虽然老师是按照课本的章节安排教学计划,但是有些章节老师一带而过,甚至只字不提。若陆海晨自己看书,对这些章节没有疑问也就罢了,若是有疑问,本来他还想听老师上课讲呢,没想到这些章节直接被略过。而且讲完课以后,老师匆匆卷起教案就走了,想问都没机会。就算去办公室找她,去五次老师能有两次在办公室就不错了,所以他的高数基本上是靠自学。

刚开始的时候,陆海晨学习极限和微分还能靠他高三那点基础勉强搞明白,但学习积分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了吃力,因为没有基础,甚至有些关于积分的证明题他连答案都看不懂。

陆海晨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还是跟着个学习好的人一起上自习为上策。这样,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问。他要把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都整明白,不允许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有先搞明白了概念与定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扎实地掌握知识,这是他坚持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正因为如此,从小学到中学,每年班主任给陆海晨的学年评价里都有“基础扎实”这个词,这也是他非常引以为豪的一点。

可如今,他的学习遇到了困难——自己学,学不明白;问老师,找不到人;问其他同学,他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没功夫搭理他。根据他的套路,基础打不好后面的学习是要受影响的。在问问题的过程中,陆海晨发现只有老大肯耐心地给他讲解题目,而且他学的好,所以陆海晨选中了老大。

每天晚自习,陆海晨都坐在老大旁边,一会问这个一会问那个。刚开始的时候,老大还能细致地给陆海晨答疑。随着考试的临近,老大的精力渐渐不够了,他的耐心也在回答陆海晨刨根问底般的问题中一点点地消磨掉。

终于有一天晚自习,陆海晨在反复纠缠Δx与dx的区别时,老大忍不住了。他无奈地说道:“海晨,不要再纠缠于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了,弄不懂就算了!能做题就行。”

陆海晨皱眉道:“可是定义不搞明白,题肯定做不好。即使做对了,基础知识也不牢靠。”

老大叹口气道:“你爱怎么想怎么想吧,反正我今天得把定积分的习题做完,还得预习下一章空间解析几何,没时间回答你的问题了,你自己琢磨吧。”

见陆海晨很失望,老大补充道:“嗯,海晨,我就这么告诉你,你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在大学是不适用的。我哥告诉我说,大学的学习中你免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你得学会抓重点,每一个细节都抠你根本抠不完。你得改变你的学习方法,OK”说完他翻开了同济五版的高数书,不再理陆海晨了。

陆海晨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天花板:“难道我十几年引以为豪的方法真的不适用了?”

不甘心的陆海晨退而求其次,转而每天跟着孙旭尧上晚自习。陆海晨照例问小旭这个定义为什么会是这样,那个概念为什么会是那样。孙旭尧倒是极有耐心,热情解答,但他对于概念上的东西也是半懂不懂,经常一脸歉意地笑道:“可能就这样规定的吧?我也不懂。”

但是孙旭尧做题的效率很高。两个人一起上自习的几个小时里,小旭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玩电子词典。做同样一套习题,孙旭尧的速度是陆海晨的两倍,而且正确率相当高。陆海晨对此颇为费解,“他连定义都没整明白,为什么做题又快又准?难道是我的方法过时了?”陆海晨想。

跟着孙旭尧上了几天自习,陆海晨感觉学习进步了不少。这个周末,陆海晨的高数自学进度终于追上了老师的讲课进度,他非常高兴。晚上吃过晚饭,陆海晨回到寝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