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小马宝莉故事 > 第65章 太阳日104(第1页)

第65章 太阳日104(第1页)

收件者:西奥多·桑德斯(tsanders_admin@nasa。gov)

发件者:文卡特·卡波尔(kapoor@ares。nasa。gov)

主题:有关马克沃特尼的报告

附件中列出了您所要求内容的报告摘要,情况读来很是不容乐观。如果需要详细内容的话我还可以发来,不过我认为目前这份摘要对其中的重要内容基本都概括到位了。

我已经通知了全体参与编撰这些报告的员工,NASA对此的官方策略是积极应对。马克沃特尼以及外星来客们将能够安然面对各种危机,等待救援;我们也将会发射飞船带他们回家。可尽管如此,我还是怀疑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无限期掩盖这些情况。事实最终总会重见天日,我们必须对此做好充分准备。

小文

收件者:文卡特·卡波尔(kapoor@ares。nasa。gov)

发件者:埃塞尔伯特·凯勒(keller@nasa。gov)

主题:马克沃特尼之营养需求

报告见附件。

很抱歉,不过目前我只能靠猜测沃特尼那些外星客人们的情况进行初步的估算。我们不得不暂且先接受沃特尼的说法,即蜓蜓与火球(橘色晃悠与高大男孩)无论需要等待多久才能最终获救,在此期间都一定能保证充足的食物供应。至于沃特尼提到的另三位称之为小马的生物,我咨询的兽医告诉我,苜蓿对于马类而言几乎是最为接近理想的单一作物草料来源了。然而这种饮食方案仍会使她们面临患上钠缺乏症的风险(摄入食物中不含食盐)。相关症状包括对盐分的极度渴求,以致于开始舔舐身边一切带有咸味的物体;食欲不振;体液潴留;发展至晚期甚至会导致神经损伤。可见在将来的日子里,无论沃特尼本人是否同意,他都会沐浴在一群饥渴之舌的洗礼之中;毕竟他应该是整个火星上唯一安全的氯化钠供应源了。

不过沃特尼自己的情况可就没这么有趣了。如果他一直以土豆与AresⅢ医疗药品储备中的维生素补充剂为食的话,从食物包切换至土豆之后不出三十个太阳日,他就会患上严重的蛋白质缺乏症。有关症状包括丧失思维敏锐度,体力不支,代谢机能障碍,肌肉组织萎缩,心脏肥大,身体易受伤且康复缓慢,以及胰岛素抗性等等。

对人类而言,苜蓿的确属于可食用植物,并且蛋白质含量还很高;但是我们只能消化这种植物的花叶以及幼嫩的根茎部分。它们生长到一定阶段以后,茎部的纤维素含量就会多到我们无法正常消化的程度。此外苜蓿种子中还含有大量可能导致代谢失衡与甲状腺功能丧失的特殊氨基酸。而且由于人类的消化系统还未进化出能够处理大量纤维素的功能,我们从中吸收有用蛋白质的能力也会因此受到限制。不幸的是,一旦食物包耗尽,这些就是马克唯一的选择了。

请建议马克尽可能种植更多苜蓿,并在每次收获时烹食新鲜采摘的植物叶与最上部根茎。干燥苜蓿虽然相比之下用处不大,不过就算用苜蓿泡茶喝都能对情况有所助益。这些措施能够减缓,但并无法完全避免他体内的蛋白质流失。这种情况的唯一解药是要尽快为他提供高蛋白食物。与此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蛋白质流失并降低受伤的风险,我建议对马克的劳动量进行限制,仅允许进行攸关生存与救援顺利实施的活动。

凯勒

收件者:文卡特·卡波尔(kapoor@ares。nasa。gov)

发件者:苏·道格拉斯(douglass517@nasa。gov)

主题:洞穴永冻土绝热层

后附初步报告。长话短说:最多还能再撑几个月。

告诉桑德斯先生他没说错,就算冰屋的外部环境极冷(当然是指地球上的那种冷),其内部也能保持温暖状态。在地球上,冰是一种相当合理且有效的临时保温材料。通过让构筑材料在部分融化与重新冻结的过程之间循环往复,一个新建冰屋会变得更为密封且结构牢固。然而桑德斯先生忽略了大量重要因素,使得此处进行的比较失去了意义。

首先,我们对于永冻土与风化浮土混合物的性质,尤其是ε区当地的土质具体情况知之甚少。我们先前的确知道月球表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绝热物质,但迄今为止我们都还未对表层土壤之间的纯水冰夹层或土壤与水的永久冻土混合物这两种情景下的火星表土进行过任何测试,而这两种情形在火星上皆有存在。

其次,通常情况下冰屋内部的气压会与室外环境大致相同。而ε区洞穴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那些外星人们将其增压至一巴左右,而相比之下火星表面的大气压却仅有六毫巴。

再次,就算一座冰屋的墙上开了个小口,也不会由于气流侵蚀而立刻迅速扩大。

此外,一般情况下冰屋内部主要以体热或最多一个油灯作为热源。同时,安装了大型供暖系统的冰屋通常并无法支撑多长时间。而位于ε区的洞穴却综合部署了电加热器、热空气循环与液媒循环地暖系统作为热源,使得内部的空气与地面温度足以支持植物的生长——这意味着内部温度平均会比火星夏季的室外温度高出七十摄氏度。到了冬天,平均温差甚至会远超一百摄氏度。这几乎是大多数冰屋所经受内外极端温差的两到三倍左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还有一点,洞穴上方的永久冻土层位于一道斜坡之上。因此融化的冰不仅仅会顺着洞壁流下并重新结冰;它将会一路顺流而下,寻找阻力最小的路径流至可以到达的最低点处,并侵蚀途中所经过的一切风化层。只要时间足够,最终一定会有一部分抵达其源头的地表下坡处位置,可能会引发那种我们先前在机遇号与好奇号任务中早已熟知的滑坡现象。而这一类型的滑坡便必然会不断削减洞穴农场上方起到保护作用的风化层与冰层的厚度,并导致日后发生进一步泄漏,最终引发事故。

好消息是,一般引起冰屋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外部的热源加热。这大概是在火星上唯一一个不会困扰我们的问题了。

目前我正在寻找资源来合成人造火星表土,以便进行热传导实验。这些实验的详情资料将于明天出现在你的办公桌上。在此期间,除非洞穴得到了真正完备的密封处理(不考虑风化层或永久冻土),否则我的建议仍然成立。

苏·道格拉斯博士

收件者:文卡特·卡波尔(kapoor@ares。nasa。gov)

发件者:迈克尔·本达雷克(mbender33@nasa。gov)

主题:吉利根的救生筏[1]

我终于把你们要的那些数据算出来了。不过我们那几位四条腿的外星朋友们对此估计不会高兴到哪里去。注意跟他们交代实情的时候要委婉一些。

附件里的只是一份初步报告,因为我不得不让我那位进行分析工作的手下暂时把这活放一放,让他先去完成斯雷普尼尔任务的轨道确定工作。他总是跟我说这份材料还没完成,我花了好一会才说服他停工。那时他正在分析那堆外星飞船的残骸,并基于其机体所能削减的质量进行估算。最后我不得不向他保证,只要那些轨道数据交到了我手里,我就会给他时间把这份材料彻底写完。

根据给出的这些信息,在完整状态下这艘外星飞船的推重比约为二比五左右。考虑到其构造形式,这一结果真TM令人印象深刻。要是有无限燃料的话,这艘飞船在火星上光用自己的主推进器就几乎能悬浮于空中了。如果减去那些被切下的外蒙皮的质量,再算上先前一系列回收工作所移除的其他物件,现在只要有充足的燃料,这艘飞船应该就差不多可以升空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