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史记是好书吗 > 第67章 太史公自序(第1页)

第67章 太史公自序(第1页)

话说在遥远的颛顼时代,天帝可是忙得不可开交啊!他老人家特地指派了南正重负责管天,北正黎负责管理地,这可真是分工明确,让人佩服!到了唐虞时期,这两位大神的后代重黎继续继承了这份光荣的使命,一直传承到夏商时期,重黎家族可是世世代代都掌管着天地大事哦!

转眼间来到了周朝,重黎家族的后代程伯休甫闪亮登场!可惜啊,到了周宣王时期,他们家族失去了守护天地的职责,变成了司马氏,开始掌管周朝的历史记录。可是啊,这司马氏也是命运多舛,惠襄年间就离开了周朝,跑到了晋国。后来啊,晋国的中军随会投奔了秦国,司马氏则去了少梁这个地方。

自从司马氏离开周朝去了晋国之后,家族就开始分散了,有的去了卫国,有的去了赵国,还有的去了秦国。在卫国的那些人啊,后来还当了中山国的宰相呢!在赵国的那些,则以传授剑法论道而闻名,蒯聩就是他们的后代。在秦国的那位叫司马错,跟张仪可是有一场激烈的辩论呢!最后啊,惠王让司马错带兵去攻打蜀国,结果成功占领了蜀地,并且留下来守卫。

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呢,曾经跟随武安君白起一起作战。后来啊,少梁这个地方还改名叫做夏阳了。司马靳和武安君白起一起坑杀了赵国的长平军,结果两人都被赐死在杜邮,葬在了华池。司马靳的孙子司马昌呢,是秦国的铁官,在秦始皇时期可是个重要人物哦!

蒯聩的玄孙司马卬呢,是武安君的将领,曾经攻占了朝歌。诸侯之间相互称王的时候,司马卬被封为殷王。后来啊,汉朝攻打楚国的时候,司马卬归降了汉朝,他的领地就变成了河内郡。司马昌有个儿子叫司马无泽,无泽在汉朝担任市长。无泽的儿子司马喜呢,是五大夫之一,死后都葬在了高门。司马喜的儿子就是我们的太史公司马谈啦!

太史公啊,他可是个学霸!他向唐都学习天官之术,向杨何学习易经,还向黄子学习道家理论。在建元元封年间啊,太史公在朝中任职,他深感学者们对经典的理解不够透彻,而且很多老师教授的内容也有偏差。于是啊,他就写了一篇《论六家之要指》的文章,来阐述自己对各家学说的看法。

哎呀,说到这治理天下嘛,那可真是“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啊!就像咱们做菜,都是想做出好吃的,但有的人用红烧,有的人用清蒸,各有各的招儿。这阴阳、儒、墨、名、法、道德这些学派,都是想为天下找个好出路,只不过方法不同罢了。

咱们先来说说这阴阳家吧,他们的学问啊,就像个百科全书,忌讳特别多,让人读起来觉得束手束脚的,不过呢,他们关于四季变化的规律,那可是说得头头是道,不能不听啊!

再来说说儒家,他们学问渊博,啥都想管,但有时候就是抓不住重点,费了半天劲,效果却不大。不过呢,他们讲究的那个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的礼法,那可真是百家争鸣也改不了的。

墨家的人呢,他们提倡节俭,这个没错,但有时候节俭得过头了,让人觉得难以遵从。不过呢,他们那种节约资源、注重实用的精神,还是值得咱们学习的。

法家的人啊,严厉得很,缺少点人情味,但他们在明确君臣上下关系这方面,倒是挺有一套的。

名家的人呢,他们喜欢抠字眼,有时候让人觉得过于吹毛求疵,不过呢,他们那种追求名实相符的精神,也是值得咱们学习的。

最后说说道家吧,他们的学问就像个万能钥匙,啥都能开。他们讲究的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可是个高招啊!他们既吸收了阴阳家的顺应四时、儒家的礼仪、墨家的节俭、法家的严谨、名家的名实相符,又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简直是随心所欲啊!

至于儒家嘛,他们可是把六艺当作宝贝,整天抱着不放。可是呢,这六艺的学问啊,多得数不清,你一辈子都学不完。而且啊,他们觉得君主是天下的榜样,君主怎么做,臣子就怎么跟,这样君主就累死了,臣子却轻松得很。这哪里是什么治理天下的好办法啊!

说到阴阳家的四时变化,他们可是说得头头是道。春天要生长,夏天要成长,秋天要收获,冬天要收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能违背。但是啊,说违背了就一定会死,那也未必见得。所以嘛,阴阳家的学问虽然有用,但也不能全信啊!

儒家呢,他们以六艺为法,可是这六艺的学问太多了,你一辈子都学不完。所以啊,虽然他们讲究礼仪,但有时候也是抓不住重点啊!不过呢,他们关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的礼法,那可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啊!

哈哈哈,这墨家可真是崇尚尧舜之道啊,他们说起德行来,那可是“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这简直就是“极简风”的鼻祖啊!吃的东西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土簋装饭,土刑当汤,粗粮糙米,野菜羹汤。夏天穿葛衣,冬天披鹿裘,这简直就是“返璞归真”的典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是这送葬的规矩也这么搞,那可就更有意思了。桐木棺材只有三寸厚,哭声都传不远,这简直就是在考验家属的“哭功”啊!他们还要把这当成万民的榜样,让大家都来学。这要是真的实行了,那天下可就乱了套了,尊卑都分不清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墨家虽然节俭得有点过分,但他们的核心理念“强本节用”还是没毛病的。要想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这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可是关键啊!这点上,墨家可是做得相当到位,就算有一百个反对者,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再来说说这法家吧,他们可是个“铁面无私”的派别。在他们眼里,法律就是一切,亲疏贵贱都得靠边站。这种做法虽然能暂时维持秩序,但长期下来,亲情和尊卑可就都荡然无存了。所以啊,法家这套东西,只能用来应急,不能长期使用。

还有这名家啊,他们可是个“抠字眼”的能手。在他们那里,一个名字、一个概念都能被他们玩出花儿来。不过呢,有时候他们过于纠结于名实之间的关系,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失去了人情味。但话说回来,他们那种追求名实相符的精神,还是值得咱们学习的。毕竟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也得学会分辨真假、明辨是非才行啊!

哎呀,说道家这无为而治啊,听起来简单,但理解起来可真是费劲。不过话说回来,道家这套哲学就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讲究的就是一个“顺其自然”。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成型的套路,却能洞察万物,真是厉害得紧!

道家讲究“不为物先,不为物後”,这样就能成为万物的主宰。有法没法,看时机行事;有度没度,看事物来配合。所以啊,道家说“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就是说圣人能顺应时代变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道家还讲究“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就是说“虚”是道的常态,“因”是君主的纲领。群臣都来议事,让他们各自发表意见,这样就能听到真实的声音,避免被虚假的声音所迷惑。

形神不离,才是生命的真谛。神用过度就会枯竭,形劳过度就会疲惫,形神分离就会死亡。所以啊,圣人特别重视形神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神是生命的本原,形是生命的载体。没有先安定精神,就谈什么治理天下,那岂不是空中楼阁吗?

咱们再说说太史公司马迁吧。这位老兄可是个传奇人物,他老爸是天文学家,他自己也继承了老爸的衣钵,掌管天官。不过呢,他可不满足于只研究天文,还想着治理天下呢!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小时候就在河山之阳耕牧。他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读古文,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游历天下。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可谓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啊!

后来啊,司马迁当上了郎中,奉命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回来后还报告了战绩。这老兄可真是能文能武啊!不过呢,他的传奇故事可不止这些,咱们下次再聊吧!

哎呀,这一年天子开始建立汉朝的封禅制度,可咱这太史公呢,偏偏就留在了周南,没能参与这场盛事,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结果就悲愤交加地离世了。还好,他的儿子司马迁正好出使回来,在河洛之间见到了老爹最后一面。

太史公紧紧握着司马迁的手,老泪纵横地说:“咱家可是周朝的太史世家啊,从祖宗开始就在虞夏时代显赫一时,掌管着天官事务。可惜啊,家族后来中衰,难道要在我这里断绝了吗?你现在成了太史,可得延续咱家的祖业啊。现在天子继承了千年的统绪,封禅泰山,我却没能跟去,这就是命啊,命啊!我死后,你一定要成为太史,当了太史,千万别忘了我一直想写的那些着作啊。你知道嘛,孝道可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的,中间要侍奉君主,最后要立身扬名,让后世都记住你,这样才能显耀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啊。

“想当年,天下人都称颂周公,说他能歌颂文武的德行,宣扬周邵的风范,表达太王王季的思虑,一直追溯到公刘,以此来尊崇后稷。可是啊,自从幽王、厉王之后,王道就缺失了,礼乐也衰微了。还好有孔子出来,修复旧有的礼乐制度,讨论诗书,撰写《春秋》,让后世学者都以此为准则。可是啊,自从孔子获得麒麟以来,已经过了四百多年,诸侯相互兼并,历史记载都失传了。现在汉朝兴起,天下一统,有明主贤君、忠臣义士,我身为太史却没能记载下来,废弃了天下的史文,我真是太害怕了。你一定要记住啊!”

司马迁低头流泪说:“儿子愚钝,但请父亲放心,我一定会详尽地论述您所整理过的旧闻,不敢有丝毫遗漏。”

就这样,过了三年,司马迁果然成了太史令,开始编纂《史记》,整理石室金匮中的珍贵书籍。又过了五年,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这一天,天历开始改革,在明堂举行大典,诸神都接受了新的纪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史公司马迁感慨地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去世五百年后有孔子,孔子去世后至今又五百年,难道就没有人能继承圣明之世,阐明《易经》的传注,继承《春秋》的事业,探究《诗经》《尚书》《礼记》《乐经》的要义吗?’这份责任,难道不就在我身上吗?我又岂敢推辞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