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开局一个头的 > 第137章 大饥荒来了(第1页)

第137章 大饥荒来了(第1页)

光绪二年春,从山东一带逃荒的人群开始急剧增加,去年一年就来了三十多万人,比往年多了十万。可今年开春,来逃春荒的就高达三十万人,大连、营口到处都是逃荒者搭乘的小船。

闽辽官员马上注意到了这件事,并经过调查汇报给了刘勇强。

“今年进闽辽逃荒的人可能会超过百万。大家都要做好应对准备。”

整个闽辽的统治机器转动了,尤其是东北,这里始终是军管状态,效率极高。

而且已经运行多年,磨合的非常好。

组织移民,编组,设立村屯。跟以前主要沿河不同,这一次全都沿着铁路分布。主要安置在黑龙江一带,也只有这里还有大面积的未开垦土地。

逃荒的人群和范围很快扩大化,下半年开始,河南、山西的逃荒人群大量涌入。以前山西、河南进入东北的主要是零散人员,比如山西的晋商,河南人以打工为主。

逃荒的数字远超了刘勇强的预计,仅仅上半年就达到了一百万人。不过也平稳,一百个壮丁编入一个村屯,作为军事化管理的地区,一天也就安置30个村屯罢了。

但到了年底压力陡增,因为此时每天涌入各港口的,已经不是几千而是上万人。安置村屯,发放种粮和食物,提供建筑材料等程序,让闽辽的管理系统有些承压,各地开始出现小范围混乱,个别领不到物资的饥民冲击了附近的村屯,吃了大户。

还好总算撑过了年,但饥民数量还是增加的。

“军管!”

刘勇强召开大会,提出进行彻底军事动员的方案,只要挺过了这场大灾,闽辽整个国家机器都能接受一次洗礼。

此时整个清政府都知道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危机,整个北方受灾,从辽东一直到甘肃,甚至安徽和四川北部都是灾区,波及人口超过一亿人,早就不是清政府这种腐朽机器能够应对的局面了。

各地督抚自行其是,地方势力纷纷救灾,连老外都来掺了一脚。李提摩太深入山西,通过教会进行赈济,而江南乡绅集团一边为了自救,担心汹涌的流民进入江南冲垮江南的社会秩序,他们太恐惧一场太平天国运动了,所以纷纷募集资金,北上救灾,而且坚决反对教会的救灾,因为这会使老百姓入教。

刘勇强也竭尽全力做事,个人捐助了一千万两购买粮食,然后转运给灾区官府。虽然知道其中有些肯定会被官员贪腐,但只要粮食进去了,就能活人。刘勇强此时也不怕满清官员对他的避讳,派人给各地督抚写信,商讨救灾行动。告诉他们,只要人能来到东北就能活。

此时重灾区山西危机最重,而在这里当巡抚的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国荃没有回信,但是打开关口任由山西人去口外谋生。此时河南官员采取了抵制,他们发出官告,一方面抵制洋教,告诉老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加入洋教祸害人,结果真有举家饿死的;一方面限制老百姓流动,担心出现李自成。

连续两年灾荒,清政府几乎没什么作为,并没有高效行动起来,中央集团是分裂的,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斗争并没有随着这场灾难而结束,中央的大笔资金主要还是流入各种洋务事业中。

李鸿章开启了北洋海军建造,每年都有固定的拨款,由海关直接提走,这笔钱并没有停下。

不过李鸿章却帮了刘勇强一个大忙,闽辽抽调了大量技术人员,大大加速京西铁路的建设,铁路只用了一年半就通到了黄河边的郑州,这样大量河南人只要能抵达郑州,就能坐上火车前往天津出港。

此时清廷却对此进行禁止。

刘勇强此时不得不给外交部也下达了命令,外交活动转向救灾,全力跟清廷沟通。

“动员军队?”

这时候施里芬这个总参谋长给刘勇强提出了这个建议。

这个时候动员军队。

施里芬点头:“这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到底是德国人,就知道靠这个解决问题。

但刘勇强也没什么好办法,因为清廷的保守派那边,真的出了一群奇葩。他们纷纷反对老百姓去东北,认为这会壮大闽辽,哪怕官面上,刘勇强始终打着东北各个将军的旗号,但心知肚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的清流上奏,说刘勇强是效田氏买国之举,借此邀买人心,若任由刘勇强来救灾,老百姓就要背离朝廷了。

这些人真的没把人当人,老百姓吗,那能算人吗。

“那就动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