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开局一头牛百度百科 > 第49章 剿匪不是剿匪(第1页)

第49章 剿匪不是剿匪(第1页)

闽西的土匪很是奇怪,太平军来的时候,他们跟着起义,太平军走的时候,他们却不跟着走。

大概是因为他们也被太平军那一套吓到了,尤其是对方在福建的大规模杀戮,让土匪都害怕。

太平军走后,福建到底留下了多少土匪,说一百万可能多了,说十万肯定少了。

这些土匪,有的打着天地会的旗号,有的真是天地会拉起来的,还有一些占山为王,各自为政的。从最北边的浦城县到最南边的上杭县,都有土匪分布,尤以中间的沙县一带最为严重,这里也是太平军最后活动的地区。

年后刘勇强被招到延平府商讨剿匪事务,主持这个工作的是延建邵兵备道刘云樵,他现在已经正式上任福建按察使,坐镇延平府负责全面负责闽西匪患。

年底前,太平军撤走后,各地已经开始剿了一次,但是效果不太理想。李云梯是最积极的一个,他也升官了,太平军退走后,升任建宁府通判,分掌都捕职务。剿匪不但是他分内之事,也是他继续升官的渠道。因此非常积极,带着他的乡勇在建宁府打了一通。

这些土匪的战斗力当然比不上太平军,但比太平军难缠的多,因为他们也是本乡本土,许多匪伙其实难分良莠,追着追着就消失不见,脱下衣服可能就是某个村里的农民。一时间让李云梯焦头烂额,其他府县也差不多,所以年后聚在一起商讨。

除了刘勇强其他都是各府的通判和驻地总兵,他明显是最特殊的一个,以建阳县县丞身份出席。听说左宗棠在湖南也很特殊,作为一个师爷,全省武官见他都要磕头,嚣张跋扈。

各个官员济济一堂,讨论的十分热闹。

“兵至则散,兵走则聚,如之奈何……”

“山道崎岖,匪如履平地,我寸步难行……”

“恐有州县刁钻奸吏暗通消息……”

各种各样的理由,全都是困难。要么是找不到,要么是追不上,还有暗通消息的官吏,还没出发,土匪就先藏起来了。让一众官老爷们疲于奔命,却没有效果。

“我有一计——”

在众人愁眉不展之际,刘勇强开口了。

吸引了注意力后,他看向李云梯:“卑职想起李老大人在海澄县剿匪之时,分驻各地,精兵驰骋……”

李廷钰救援海澄那次,虽然最后是中了小刀会的计策,人家目的是偷袭崇武水师,但在海澄县的措施还是很正确的。二流部队驻扎在各个要冲,组成一张网,让匪徒无法调动,且能压缩匪徒活动空间,掌握他们的大致位置。有精锐负责机动追击,最后成功剿灭了那批会匪。

刘云樵听着点头:“本官也听闻湘军在江西采用此策。湖南骆抚台简一军作为游兵,相机调剿,不能制贼援而断勾结。不必专注一隅,唯侦悍贼大股所在,卷甲趋之。是以江西匪患日消,实为妙计。”

说完赞许的看着刘勇强。

刘勇强心里嘀咕,立刻就判断出刘云樵的军事水平有限。土匪跟乱匪能一样吗,骆秉章指挥湘军,集中精锐力量专攻太平军悍勇精锐,卷甲趋之的目的是不让太平军流窜,专打对方精锐,可以防止他们的精锐有机会攻城掠地,裹挟发展壮大。这其实还是跟向荣从广西打到南京那一套一脉相承,就是追着,不同的是,湘军不像八旗绿营追着仅仅是追着,湘军是真的敢猛打猛冲,追上就打。算是加强版的向荣战术。

闽西的土匪是另一回事,主要是跟地方势力融为一体,他们比官兵更熟悉乡下,到处钻山。早点晚点,其实都不影响,因为土匪不会裹挟壮大。也不具备攻城能力,就是流窜,劫掠,扰乱地方。

两者性质不同,刘云樵却一体以匪来看,这是机械套用。

结果其他文官还纷纷称赞刘大人知兵。

刘勇强不由叹息,这群读书人啊。作为社会精英过于眼高手低,从心里看不起武将,也就不会认真去学。他们不会懂一个老兵能顶的上几个新兵,不会知道一个士兵一天要消耗多少军粮,走多少路会累。心里装着的所谓兵法,只是他们想象出来的画面和概念,不具备任何技术细节。

这也是为什么湖南人能站出来的原因,晚晴两湖地区兴起了一股经世致用的学风,曾国藩这批读书人比较务实。刘勇强可是看过曾国藩家书的人,他比曾国藩自己都更了解曾国藩这个人,当然指的是被解读的曾国藩,而不是真真正正的那个人。曾国藩家书中,最常作的就是劝弟弟读书,家里的女孩也要识字,会做饭,养养猪,他认为这样有生气。

其他大户人家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候,曾国藩让妹妹们去养猪,这就是差别。

靠这些人剿匪,估计十年八年都剿不平。林俊在山里待了那么多年,这次太平军入闽,甚至一度走出山区逼近泉州,不是没有原因的。

刘勇强只能继续提出技术细节:“卑职以为,此次剿匪有两个要务,一曰分,一曰合。分则屯驻要冲,合则精兵疾驰,不让乱匪有逃跑之机,流窜之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