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半种植园,主要是因为它并不是完全的奴隶制,而是以各个宗族为单位,分布在破碎带的各个区域,所使用的工人主要是自己的乡党,以及附近的印第安人或白人,而非从非洲引入黑人。
原先的美洲黑人,很快就因为人口稀少而逐渐消失。
这些成宗族分布的东南种植带,他们与东洲其他区域的贸易往来不多,主要从新成周购买工业制成品,从五大湖获取粮食与肉,从西边的金州和德堡获得文化、教育与行政和资金支持,从西南的墨西哥主要吸取便宜的玛雅人力。
随着棉花一飞冲天的繁荣,东南种植带从海外引入廉价劳工的欲望越来越多,于是欧洲契约白奴就重新归来。去新成周可能会被饿死,被蒸汽机打死,但到这边签订契约就有饭吃,所以白奴蜂拥而至。
西瓜、鸡肉、土豆,构成了各种白奴的日常生活。
这个时候,大家还没有在意白奴的国籍问题,毕竟白奴往往依靠出卖妻子、女儿的生育权,来获得加入地方宗族的允许,也就是‘租妻’‘嫁女’等行为。
虽然宗族老爷们压榨也很厉害,但与黑奴的遭遇相比,倒不是很凄惨。甚至由于美洲资源充沛,白奴的生活水平比在欧洲还要好许多。
东洲北方白人普遍保留着基督教信仰与社区生活方式,南方白人就是很典型的文化都被击碎,搅拌成宗族文化的附庸,普遍更加保守,甚至互相举报排斥去基督教会的其他人,也包括已经加入基督信仰的汉人。
有些极端守旧的,甚至要坚持终生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无论如何,南北矛盾和本土一样,都比较突出。
而且甚至在表现上都比较类似,北方教棍横行,南方宗族聚集。城市里自由开放,乡村里保守不化。
但是当棉花价格一路飙升时,所有的问题都显得十分紧张。
1788-1789年的国际大旱灾,不但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立宪派上台,国王路易十六被迫退居权力之外,然后开始雇佣兵与巴黎市民大战导致波兰出现军政府革命奥斯曼帝国彻底从空架子消失,变成帝国的西境,还导致了东洲内部出现对立。
东南种植带把棉花打包,快快乐乐的猛赚钱,通过铁路或者航运,一路送回资本雄厚的本土。
但问题是,新成周的资本家掏不出这么高的价格,他们的纺织机就在旁边嗷嗷待哺,却很难购买到平价原棉。
于是市场上的棉布价格飙涨。
明明旁边就是棉花田,可东洲的各处百姓却不得不承担环绕半个地球的涨价原棉,在本土纺织后再运输半个地球到市场上的高价棉布。这很明显是极端不合理的情况,然而种植带的棉花同盟可不在乎。
最高价时,一丈棉布逼近30银两。
花州镇守朱小旦,感慨的就是这个大问题:
“八十年前,一斤原棉平均下来也就不到500文钱,到如今,一斤原棉丰产时也要1。5银两。可现在已经是。。。4。5银两了。真是疯了,真是疯了。”
作为一个蒸汽与棉花缔造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海陆权大帝国,棉花价格的波动就像天气增减0。1度一样,只要一点点的波动,就会导致经济的剧烈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