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作用是,在惩治贪官污吏后,以储备官员的身份,补充到当地的位置上。”
“若是当地的胥吏玩手段,又该如何?”朱由校升起了考量的心思,对朱由检笑着询问。
“那很简单,从官员到胥吏,全部都裁撤,随后派一哨兵马,护送燕山学子上任。”
“另外、上任之余,臣弟觉得到时候大明的官制也可以改变了。”
“改变?”朱由校疑惑反问,而朱由检继续道:
“改变、从正从九品十八级官制,改为正从十品,二十级官制。”
说到这里、朱由检对自家哥哥严肃着说道:
“自古以来,胥吏大多没有品级,甚至没有俸禄,因此胥吏也就得过且过的过着日子。”
“但如果我朝将胥吏也纳入官职中,设置二十品级,并且提升官员俸禄,以此来保障百官生活,那如何不能让百官勤恳?”
“哪怕有一群害群之马,但查出来后,一撸到底便是。”
“观我华夏,历朝历代皆有弊端,而事之弊端为三,即冗官,冗兵,冗费,此为三冗。”
朱由检将三冗说了出来,并详细的指出了大明也遭遇的弊端。
“所谓“冗官”是指我大明的行政机构庞大、官员数量极多且不断逐年增加,但却没有达到一种高效率的行政速度,反而在不断增加官员、胥吏的同时,降低了朝廷的运转速度。”
“眼下我大明需要的不是十万文武官员,而是需要有提升空间,能做实事的胥吏。”
“天下胥吏两百余万,按理来说每人不过管几十人,但却这样都无法管下来。”
“若是有五十万能处理事情的胥吏,那么大明的黄册、收税都会十分简单。”
“至于“冗兵”、是指我大明军队规模和兵员人数极多的现象,例如所谓的两百万卫所兵,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大作用,想必哥哥也知道。”
朱由检这个反问,让朱由校点了点头。
自从掌握了兵权后,朱由校也能走出皇宫,自然就能见到所谓的卫所兵是个什么模样了。
因此、在朱由校点头的同时,朱由检也道:
“卫所制,本质是屯田制,当年太祖高皇帝使用这个制度,是因为国初北方凋零,需要迁移人口北上时起到了稳定北方,同时减少军费支出,才使用的。”
“然而,自从宣德年间开始,卫所便陷入了腐败无用,连军屯籽粮都越来越少的局面。”
“唐朝不过百余年便从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而我大明虽然试图转变,却因为财政而中断,这也是我大明武备虽盛,但却接连丢失了努尔干和三宣六慰的原因。”
朱由检说的很清楚,而朱由校经过点醒,也知道了自家弟弟原来一直以来裁撤卫所的做法,便是在逐步的将“冗兵”问题给解决。
“哥哥、只要您能解决卫所兵和营兵的“冗兵”问题,大明只需要保证七十到八十万的兵马,就足够横扫四夷。”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忍不住的点头,随即追问道:
“冗费这件事情,弟弟又准备怎么解决。”
见朱由校询问这个,朱由检早就腹稿于心中,于是当即说道:
“冗费、实则是为了应对“冗官”“冗兵”问题所带来的结果,因为庞大的官员、军队数量均由朝廷财政供养,必然造成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巨大花费。”
“当初宋朝灭亡,便是因为“三冗”,而“三冗”问题并不是北宋独有,反而是我华夏历朝历代都有的问题,但宋朝的“三冗”问题最为严重,没有之一。”
“宋朝的“三冗”之严重,便是宋仁宗的“庆历新政”,宋神宗的“熙宁变法”“元丰改制”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宋朝缺乏魄力果断的君主,有魄力的君王又偏偏短寿,因此在软弱的君王面对官僚贵族集团的强烈反对时,总会半途而废。”
“但哥哥和宋朝君王不同,只要掌握了兵权,再等燕山所的学子成年,便可对“三冗”进行变法!”
朱由检自信的模样,让朱由校都忍不住心痒痒了起来。
“听弟弟这么说,我倒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若是可以,首要便是先将都察院和言官都给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