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西洋上的岛国,英国的空间及物产有限,其文化重海洋而好动,热衷扩张,推崇贸易,又因重视贸易而讲究平等,其宗教也崇尚扩张。
而中原则地大物博,重农轻商,认为农工生产是唯一能够创造价值的方式,其文化重士地而好静,主张内敛,不喜扩张,且历经千年,周边小国纷纷臣服,天朝上国心态已成,再难平等看待其他国家。
因此,英国人的外交努力,犹如鸡同鸭讲,结局显而易见,而有限的贸易往来,就成为双方几乎唯一的关联了。
英国人之所以向大清走私鸦片,起因也正是为了解决贸易问题。
英国人极其重视与大清的贸易,但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等原因,英国在与大清的贸易中长期存在巨大的逆差。
英国政府将造成双方间这种贸易状况的原因,归咎于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因为无法改变大清的政策,更为了打破贸易困局,英国人便寻来鸦片来作为他们的法宝。
鸦片的贸易和走私彻底改变了清英贸易的形势,不仅使大清国的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更给其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
随着这恶果的影响越来越深重,已经发展到如不采取必要措施将危及清政府统治的地步。
在此等情况下,清廷在历经几十年的禁、弛两种意见的激烈争论后,终于痛下决心进行禁烟,这才有了林则徐的广东之行。
但是,就算林则徐的禁烟举措能够禁得了一时,却无法解决鸦片贸易的根本症结。
他既无权改变清政府的贸易政策,此时也还没达到看清世界局势的境界。
而清廷上下对外交和国际事务上的盲视和无知,也使得这场危机不可能得到有效化解。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根据皇帝的旨意,林则徐开始将收缴到的鸦片集中销毁。
在广东东莞太平镇的虎门海滩上,历时二十三天,共销毁鸦片二百三十七万余斤,使得此次禁烟运动的声势达到了顶峰。
而就在此时,战争的阴霾也在清英两国之间愈积愈重。
英国在广东的权力代表,是其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此人出身贵族,在林则徐收缴鸦片的过程中,曾多次组织英美等国的商贩对抗禁烟。
随后见对抗不成,义律便一面答应缴出鸦片,另一方面又怂恿英国政府发动战争,要求对大清国给予“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后来他还向英国军队提供了绕开广东的作战方案——这正是林则徐最担心的,也是清政府最害怕的。
“虎门销烟”之后,义律更放纵在广东的英人不断挑衅,并派英国兵舰多次挑起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制造紧张局势,皆被守军击退。
当远在京城的道光帝,收到这些广东局势的奏报后,他对事态的看法逐步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他对天朝上国的实力盲目乐观,并在收到林则徐等人多次报捷后,更加小觑英夷,心生傲慢。
另一方面,闭塞无知的他,根本不了解当时世界的格局,依旧把英国当成其他番邦小国般对待。
他决定用更强硬的手段惩治这些不法英夷,甚至停止与其间的贸易,在他看来这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
于是皇帝谕令林则徐:“酌量情形,即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
喜欢开篇激战1860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开篇激战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