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一科年纪最小的袁玉堂起身拱手道。陶宜修点头同意:
"好,那你就来作第一首吧。
"
袁玉堂念完诗后,众人默默品味。
陶宜修听完后给出公正的评价:
"意境尚可,但气概不足,算是开了个好头。
"接着,天字一科的二十名学子纷纷作诗。大师兄吴晨最后压轴,之前的诗篇顿时黯然失色。
"不愧是大师兄,这首诗堪称绝唱。
"
"哎,我还以为我的诗能压倒大师兄,没想到竟败得如此彻底。
"
"别灰心,大师兄可是紧随院长的人物,我们的些许不如,也是可以接受的。
"学子们回味着吴晨的诗,啧啧称奇。他们完全忽略了秦丰的存在,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
"好了,肃静。
"陶宜修拍了拍案头:
"云中君还没作诗,你们怎能如此缺乏耐心?
"
听到这话,学子们安静下来,期待的目光转向秦丰。
陶宜修对着秦丰笑道:
"该你了,云中君。
"
秦丰将纸卷递给陶宜修,说:
"这首诗就劳烦副院长代我朗诵吧。
"
接过纸卷,陶宜修应承道:
"好,云中君的诗,就由老夫来朗读。
"
"嗯?
"陶宜修低头阅读,先是惊讶,接着满脸惊叹。他的脸上莫名抽搐,眼神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什么非凡之作。
"好诗,真是好诗。
"
第129章
秦丰抬眼望向赵高,语气淡然:“赵大人,这么晚找我,有何事?”赵高忙不迭地回答:“不敢,不敢,小人怎敢直呼云中君大人的名讳。陛下让我转告您,明天早朝务必出席。”秦丰点头应允:“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赵高连忙摇头:“小人也不清楚,只是听说南阳那边似乎出了大事。”秦丰若有所思:“知道了,你下去休息吧。”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庭院。秦丰明白,如果不是大事,秦始皇绝不会让赵高深夜前来通知他。“南阳”这个名字在他心中低语,然后回到屋内。始皇帝没有急于告诉他详情,说明这件事虽然重大,但短时间内无法解决。
然而,他已经大致猜到了一些。最近几个月,南阳严重干旱,几乎颗粒无收,千里赤地。尽管百姓困苦,朝廷还是迅速发放了大量的救济物资。但显然,救灾工作出现了问题,古代交通不便,偏远之地,任何事都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