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
朱棣眯着眼睛,随即一笑,他哪里能不明白徐长卿的小九九。
不过,朱棣并不反感,更何况清丈土地,他本就有相关的想法的。
“那就依据卿之所言,徐长卿你整理出细则,那就再和交由内阁还有六部商议吧。”
皇帝对于徐长卿的建议,同意了。
…
御书房内,朱棣将徐长卿召见,一脸肃然。
“徐长卿,”朱棣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这次的提议是不是过于急切了些?”
徐长卿面色不改,依旧从容不迫,“陛下,如今重新厘定鱼鳞册,并不算急切。靖难刚过,皇帝的威望尚在,边疆无战事,南方安定,此时正是进行大规模变革的最佳时机。”
朱棣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徐长卿继续。
“清丈土地,重新绘制鱼鳞册,实际上是为将来实行摊丁入亩做准备。这个变革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拖延。”
朱棣脸上浮现出一丝犹豫,“摊丁入亩涉及面太广,可能会引起士绅地主的反弹。你是否考虑过这其中的风险?”
徐长卿坚定地看着朱棣,“陛下,变法是不能犹豫的。若想要超越前代,让大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就必须触及变法的核心利益。现在推行的开海政策和宝钞之策,以及考成法,都是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变革打下基础。”
“唐太宗虽有玄武门之变的污点,但其千秋功业无法否认。功绩是能够留名青史的。”
徐长卿一番话语,说得朱棣心潮澎湃。
他再次提问,“变法,就真的能让大明长盛不衰吗?”
徐长卿微微摇头,“无论怎么变,王朝三百年的周期律很难打破。但若能做到两汉四百年的辉煌,对于大明来说,也已是殊为不易。”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深思,“徐长卿,你认为天下最大的力量是什么?”
“陛下以为是什么?”
徐长卿一笑,以此反问朱棣而道。
“士绅地主?”
想起徐长卿曾经说的,朱棣很快就在此刻答道。
“错了,陛下。”
徐长卿平静地回答,“天下真正最大的力量,不是士绅地主,而是黎庶百姓。”
朱棣震撼,徐长卿的话如同一记惊雷,震撼着他的内心。
徐长卿继续道,“士绅地主固然是天下的力量,但他们只是占据了资源和权力的上层。而真正决定一个国家长久兴衰的,是黎庶百姓。若他们安居乐业,国家就会繁荣昌盛;若他们贫困动乱,国家便会陷入危机。”
朱棣深深吸了一口气,沉默片刻后道,“你的意思是,要让变法惠及百姓,从而增强国家的根基?”
“正是如此。”徐长卿回答,“重新清丈土地、厘定鱼鳞册,实际上是为了更公平合理地分配税赋负担,让百姓不再被过度压榨。而摊丁入亩,更是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陛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唯有从黎庶中来,到百姓中去,大明方可长治久安…”
此刻,徐长卿的话语掷地有声,让朱棣心神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