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大明王朝的八张面孔 > 5 刘瑾 专权擅势漏尽钟鸣(第1页)

5 刘瑾 专权擅势漏尽钟鸣(第1页)

刘瑾本姓“谈”,因为进宫之后,依附一位较有权势的刘姓老宦官而改姓,大明王朝成化时期宦官,他与王振、汪直、魏忠贤、并称“明朝四大宦官”,司礼监秉笔太监兼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

在大明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最有名的一次改革变法,就是张居正主持推行的一条鞭法。但是,在朱祁镇之后到张居正之前的一百多年间,大明的数代统治者也都意识到了军队卫所制度和土地兼并的隐患,一直在寻找改革变法之道,只是他们缺乏魄力,在遇到巨大阻力的时候没能顶住压力,都以失败告终,在这其中,朱厚照依靠刘瑾等一众宦官所做的一系列类似于改革变法的事情,是动静最大的。刘瑾这个人能言善辩、巧言令色,很会讲笑话讨主子开心,也因此受益,得到了当时太子朱见深的宠信,后来朱见深继位称帝后,便让刘瑾负责管理教坊,后来朱佑樘继位,刘瑾仍旧担任教坊司的管事太监。

教坊是一个专为皇室服务,负责管理音乐、舞蹈、百戏排练和演出的机构,通俗点解释,刘瑾这个能说会道的教坊司管事太监,就类似于大明皇家歌舞团团长兼相声演员,众所周知,朱佑樘唯一的宝贝儿子朱厚照,自幼就是个喜好游戏玩乐的多动症患者,所以,掌管教坊的刘瑾得以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朱厚照,讨得朱厚照宠信。据记载,在弘治年间,刘瑾曾犯下过死罪,但是却因为朱厚照的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等到后来朱佑樘驾崩朱厚照继位,刘瑾的地位那就更不得了了,与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等另外七名深得朱厚照宠信的太监并称“八虎”。当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岳联合朝中一些大臣们,劝谏朱厚照驱逐刘瑾等人,可是经过一番波折,试图驱逐刘瑾的王岳等人,反被朱厚照罢官驱逐离京,刘瑾也如愿顶替王岳,当上了掌管司礼监的秉笔大太监。

刘瑾手握大权后,就开始疯狂打击异己、陷害忠良、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残忍阴狠等罪责,很多人总是把朱厚照的一系列试图改革的措施,归功到刘瑾的身上,试图通过为刘瑾洗白博眼球,这是非常不客观的看法。不可否认,在朱厚照继位的前四五年,他重用刘瑾开始大力裁撤朝廷冗余官员、整顿官场吏治、清查边镇屯田和藩王田产。然而以上这些措施,从朱祁镇一朝开始,几任皇帝每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可以说是多年来,大明朝堂高层众所周知的“既定方针”,只不过这些事情,每一件具体执行起来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和极大的困难,谁都没有做出有效成绩而已。

我们现在的太多人在审视历史的时候,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认为以前的很多统治阶层看不明白他们当时的社会矛盾根源,嘲笑他们无能,但实际上,在那个社会整体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社会的几个主要根本性矛盾无非就是官僚和百姓、地主和农民、中央和地方、民族和民族等问题,所围绕着的也无非就是土地、财富、权利等利益争夺博弈。

历朝历代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只要不傻不呆,谁都清楚这些。可关键是,矛盾虽然就明摆在那里,可是有能力解决这些矛盾的能人却屈指可数,朱厚照和刘瑾这一对君臣显然不在此列。朱厚照刚继位的时候才十五六岁,阅历与能力都还很有限,他可能就是按部就班的按照他老子朱佑樘死前,给他给定下的“既定方针”去安排,而刘瑾也仅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朱厚照旨意行事。这一对君臣压根就没有具体的改革策略,做起事来就会“胡抡王八拳”。尤其是刘瑾,做事没有策略也还罢了,他根本就是把朱厚照赋予他的权力,当成了自己耀武扬威、窃取私利的武器,搞得朝堂以及国家更加乌烟瘴气,像这样做事又怎么可能成功?

毫无意外的,刘瑾耀武扬威胡搞了几年后,不但没有多少作为,反而引来了一片逆反和骂声,更是有藩王举起了“诛刘瑾清君侧”的大旗,想要效仿靖难之役,最终朱厚照眼看再让刘瑾这么胡搞下去,即将难以收拾,于是就以谋反罪将刘瑾凌迟处死,也不能说刘瑾是朱厚照试图改革失败后推出来的替罪羊,因为以刘瑾做的恶事,确实杀他十次也不冤,既然专权擅势,迟早是漏尽钟鸣。历史记载,刘瑾在三天之内,就被凌迟割了三千多刀,每片肉只有指甲片大小,死状恐怖、不寒而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