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大明王朝的八张面孔 > 13 朱厚熜上 少年称帝露锋芒(第1页)

13 朱厚熜上 少年称帝露锋芒(第1页)

b7朱厚熜,大明王朝的第十一位君主,年号为“嘉靖”,是为“明世宗”。

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兄弟,本来一辈子做个王爷,跟帝位根本无缘的,可是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当了皇帝。朱厚照的母亲是孝成敬皇后张氏,后世一般称其为“张太后”,说来也是可笑,朱厚照荒淫半生,可能却始终没能为自己留下一儿半女,这张太后给朱佑樘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是朱厚照,二子叫朱厚炜,三岁便夭折了,所以朱厚照也没有亲兄弟。所以在朱厚照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一商量,在朱厚照众多堂兄弟里挑选了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朱厚熜继承帝位。

那朱厚照的堂兄弟得有几十个,为什么要选朱厚熜呢?

是因为朱厚熜当时的年纪刚好合适,杨廷和与张太后自以为这个年纪的朱厚熜,极容易被他们所控制,还不会在史书上落得一个“少主国疑”的骂名。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朱厚熜他亲爹和亲哥死得早,此外没有其他亲兄弟,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其他后盾。

总之,杨廷和张太后在挑选朱厚照继承人的时候,不说是居心不良吧,但绝对怀有一定的私心。他们的主要参考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被所掌控与操纵!

不过,张太后和杨廷和这两个自认为聪明的老家伙,谁此前也没见过朱厚熜,更没有跟他有过任何实际接触,他们终归还是看走眼了。年仅十三岁的朱厚熜,从接到继承大统遗诏,离开自己的藩王封地,即将迈入京城的那一刻起,就露出了本不属于他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成熟和聪明。朱厚熜抵达京城脚下的良乡时,负责接引他入京的官员,建议他过继到已故的朱佑樘膝下,尊朱佑樘为父亲,以朱佑樘皇子的身份继承大统,按照这些大臣的建议,朱厚熜还要改称自己已故的父亲朱祐杬为皇叔。

朱厚熜听到后,立马就不干了,当即表态,你们可以不让我当这个皇帝,但是决不能不让我不认自己的亲爹!眼见朱厚熜态度特别坚决,前来迎接的这些大臣没了办法,只能回去搬救兵,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这件事的背后始作俑者张太后与杨廷和。此时,距离朱厚照驾崩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此前为了防止其他藩王,或藩王世子会对皇位有觊觎之心,朱厚照刚一驾崩,张太后就昭告天下将由朱厚熜继承大统。

这又不是儿戏,也不能说改就改呀,张太后与杨廷和没了办法,只能先跟朱厚熜做了一个妥协:咱们先搁置争议日后再说,你先登基,别杵在京城外边让天下人看笑话。朱厚熜一看张太后与杨廷和的这个态度,也是立马见好就收,随即入京在紫禁城奉天殿即位登基。接着,他和朝臣又生出了第二个矛盾。朝臣们虽然给他拟定明良、嘉靖、绍治三个年号供其选择,但是很多大臣更偏向于建议将“绍治”作为他的年号。

朱厚熜一看,脸色顿时就耷拉了下来。

你们啥意思呀?明面上给出三个年号让我自己自由选择,实际上却单独在“绍治”这个词上画个圈圈,这是逼我选择么?到底谁是皇帝!

最后,朱厚熜还偏偏就不用“绍治”这个词,而是选择了“嘉靖”做自己的年号,至此,大名鼎鼎的嘉靖帝从此走上历史舞台。朱厚熜在上位之初,就展现出了出众的政治天赋和强硬的政治手腕。翻开《明史》会发现,在朱厚熜刚坐上皇位的头十几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和朝臣、张太后之间的“大礼议之争”。

所谓“大礼议之争”指的依旧是,朝臣和张太后希望朱厚熜能够过继到朱佑樘名下,但是朱厚熜不但不依从,反而还要执意追封自己已经去世多年的亲生父亲为皇帝。双方互不妥协,谁也不肯相让,不久后,朱厚熜虽然执意将自己亲生父亲追尊为了兴献帝,将自己亲生母亲蒋氏加封为了圣母太后。但嘉靖此举却并没有得到朝中重臣和张太后的认可,在随后的十余年间,双方依旧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为此,朱厚熜对逼迫自己过继到朱佑樘名下的张太后,和以杨廷和为首的那些大臣十分不满。

一直以来都有一些迂腐的学者用他们那迂腐的思想去猜测,认为嘉靖朝初期,杨廷和那帮大臣也是因为秉持儒家义利,以及封建礼教的迂腐思想,认为朱厚熜本是藩王之后,如果不过继到正统皇帝朱佑樘的名下,则帝位就名不正言不顺。

其实吧,大家也不想想,凡是能站在紫禁城奉天殿上跟皇帝面对面议事的那些大臣,哪个不是人精里的人精?能够让他们不惜跟朱厚熜作对也要坚定自己立场的,肯定也不是那些虚头巴脑只为束缚普通人的封建礼教,而是切切实实的自身利益。

至少杨廷和这些能够在并不算贤明的朱厚照一朝崛起,并深受重用的大臣们,绝对是实际的,也绝对没有那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所谓的“大礼议之争”,说白了,不过是初登大宝的朱厚熜和前朝老臣们,对朝堂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不过,虽然在朱厚熜继位之初,空有皇帝名号,大权还被内阁大臣瓜分和制约。但是在“大礼议之争”过程中,朱厚熜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还有很多下层官员迫不及待的想要将杨廷和那些老臣挤走,自己才好上位,于是一些中下层官员就坚定支持朱厚熜,替他摇旗呐喊。无论是嘉靖帝本人还是支持他的那些中下层官员,他们比起杨廷和那些老臣,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足够年轻,有的是时间慢慢熬死这些老顽固。

在嘉靖帝三十二岁那一年,这时候,原本在“大议仪之争”中反对他的那些老臣们,也早就相继凋零。此时的嘉靖帝已经大权独揽,再无掣肘。于是他将自己亲生父亲的牌位升袝大明太庙,排序在自己的堂哥朱厚照之上,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前前后后历时十几年的“大礼议之争”以嘉靖帝的完胜而告终。

顺便说一嘴,嘉靖帝在将自己亲生父亲牌位放入大明太庙的同时,还将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为了明成祖。

按照各朝皇帝庙号的惯例,“太宗”这个庙号都是开国皇帝之后的第二任帝王所拥有,朱棣虽然不是大明的第二任帝王,但是他通过“靖难之役”夺取天下后并不承认朱允炆的帝位具有合法性,所以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就将明太宗这个庙号安到了朱棣头上。而朱厚熜给朱棣新改的“明成祖”称号,因为带了一个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才配拥有的“祖”字,所以也就等于他替朱棣向天下人宣告,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朱允炆手里夺取天下后,有再造山河的意味,历史地位理应拔高,这相当于在大明官方层面,承认了朱棣起兵谋反夺取天下的事实。

嘉靖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暗含想要拔高自己历史地位的小心机。

朱棣通过起兵谋反的方式从朱标那一脉手里夺取了天下,有再造山河之功,可称祖,地位超然。那么因为朱厚照绝后,自己通过和平过渡的方式从朱佑樘、朱厚照父子那一脉手里接过了大明江山。

那是不是也就表明自己也算是另起了一个炉灶?算得上是为大明再造山河?也应该有一个超然的地位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