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低下头,藏起了撅起的嘴。
-----------------
朝鲜战场,一日三变。
代善收缩了兵力。他有三万五女真,一万多蒙骑。还有两万五朝军,少数是之前萨尔浒俘虏的,多数是新投降的,都交给了先前领兵来萨尔浒的朝将姜弘立统领。这支朝军一转过来,战力就有了天翻地覆的提升,因为从优选兵、装备精良、赏赐公平丰厚,他们对着昔日袍泽,简直能以一当百。所以,排队等着投降的,还很多,能痛快劫掠那些高高在上的两班贵族,多幸福啊。
另一边,朝鲜人撤回了投降的使臣,很快又收回了开城、海州、凤山,势如破竹,朝鲜王,又觉得自己行了。来吧,明军爹地,咱们一起来夹攻建奴。
光是一个姜弘立,对付他们就绰绰有余,代善的眼里只有明人。而今手握八万精兵,代善耐心挖下一口大陷阱,平壤。
平壤相当于大明的南京,乃是半岛北部的第一大城。这半岛有过多次的南北分裂,北边的郑权大都会选此为都。平壤西北倚着牡丹峰,东南两面临着大同江,墙高城固,易守难攻。近三十年前,明军曾在此与倭寇两次血战,所以再次攻下平壤,对明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他不信明军主帅舍得放弃这颗大果子。
朝人很快送来了情报,此处留兵不多,皆为降兵,城中更有内应,可以出其不意打下。明军也确实为此展开了讨论。
“此城虽是建奴诱饵,但不得不攻,若能收复平壤,必能大振朝人军心”
高大威武的孙承宗,觉得必须打。
“不当攻!建奴不会如此大意,且城守已经破败,粮草不多,城中饥民遍地,我军攻入之后,即是深陷泥潭”
俊朗洒脱的梅之焕,有不同意见。
袁可立抬眼看了一下,穿着威风凛凛的斗牛服,王体乾却一言不发,很老实。果如其言,不涉决策,这就好。
“朝人使者怎说”
“收集粮草,仍是有困难”
“不过是他们的两班贵族,舍不得出血吧”
袁可立呵呵一笑,却笑不动了。这一幕,为何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孙梅二人,也觉略有点尴尬。
“本督要的渔船、瓦罐呢”
“这个,他们倒是没问题,已向民间紧急征用”
袁可立点了点头,拿起了指挥棒
“两位,本督看来,此役需速战。平壤必攻,却不必久守。此战有三步,平壤只是其一”
“大明财政,早已捉襟见肘,支持不起久战,此役全靠陛下内帑。京中急报,因科尔沁屡从建奴,不听号令,林丹汗已出征惩处,陛下开出市赏,若蒙人遭遇建奴,每斩获一级,可至大明换取白银十两,十年有效。多年前,朝鲜王李珲已向建奴暗中称臣,此战不过是建奴借口朝人援助萨尔浒、挡不住毛文龙,实行的劫掠惩处。而今劫掠已成,大兵在外本营空虚,建奴必不能持久。速战速决,乃各方所需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平壤是敌人诱饵,却也是我军诱饵。若大同江水路在我手中,建奴必然难以攻陷。就算破城,我军也可安然撤离,叫他战而无果,此为第一步;避实就虚,另以骑兵截取建奴劫掠成果,取其粮草俘虏,叫他空手而还,此第二步;建奴劳而无功,必收兵返回,鸭绿江上,水师决胜,此第三步也。如此,此战可终结”
“战平壤,不可暴露我军水师,反而多用朝人舟船,风险尽在于此。此战三步,正合我三人领兵。本督愿领军守平壤,两位另领两路,如何?”
“不可,督师必须在外运筹,统领全局。平壤不过简单守城,论武艺两位皆不如我,该我去”
“梅探花骑射过人,不领骑兵才是可惜,这平壤,是我孙稚绳的了”
三个文官,议论各种细节之后,目光都投向了王体乾。
“守城全靠步兵火器,不知这无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