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技术保障
高速发展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符合当地需要的高效节能、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消耗的用能设备与产品,研究和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技术,挖掘设备节能潜力,提高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真正把能源节约下来。
3。2。5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农村发展和建设,其建筑应主要用当地可迅速再生的材料进行建造,并且符合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农村居住环境应加以集中和强化,以优化农村有价值土地的利用,既提高农村居住环境的质量,又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通过强化农村社区的建设、提高农民生活的方便度和环境的舒适度,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应充分依托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提供。除此还应加强五项保障措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加强监管;健全法规,政策激励;推动创新,技术引导;抓好示范,加强宣传。
3。3甘肃省农村住宅节能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原则,坚持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推动“生态家园”建设。
3。3。1因地制宜的原则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要根据甘肃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做出一份适合本地农村居住的农村住房规划,建设节能的新型农村住宅已成为一个必须以及完全可实现的任务。
3。3。2节地原则
在保障住宅适用性的前提下,重点将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住宅建设用地,少占耕地,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坡地等。
合理规划居民点,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条件下,确定居民点的人口规模,提高单位住宅用地的住宅面积密度;加强土地供应和规划管理,适当提高农村住宅的容积率。
通过设计的优化,改进建筑结构形式,增加可使用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住宅寿命,减少重复建设;合理控制住宅体形,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
3。3。3节能原则
应结合甘肃农村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提出应采取的措施。通过住宅节能改造,实现农居高效节能。
(1)合理布置建筑平面
在住宅平面布置时,朝向和日照间距是影响室内冬季获得太阳辐射热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甘肃省比较寒冷,最佳的建筑朝向为南向,朝向为东南向也尚可。尽量避免东西向,因东西向获得太阳辐射比南北向少,且东西向常处于冬季的主导风向,会使空气渗透耗热量增加。
(2)控制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是建筑物同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建筑物外表面积越大,散热面就越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规定:“建筑物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以下”。
(3)绿化遮挡对阳光的控制
在住宅规划设计阶段,除了要考虑住宅的朝向、间距、体形、体量等因素,还应考虑绿化配置对节能的影响。利用住宅周围的自然条件,改善区域环境微气候,适当的在住宅周围安排树木花草,是建筑节能的一项技术措施,还起到美化作用。选择夏日茂盛,冬天落叶的乔木,在夏季利用树木和爬藤遮挡阳光的直晒,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节约空调能耗,冬季树木落叶后又能使阳光照进屋内。
(4)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住宅的能耗是由其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两方面造成的。试验表明,住宅围护结构的耗热量,要占住宅采暖热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住宅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减少冬季由室内向室外的热传量,从而减少因保持室内舒适热环境所需要提供的采暖能量。
(5)通过太阳能开发利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6)建设户用沼气池,实现“一户一池”生态小循环。
沼气池原料主要是牛粪、鸡粪、秸秆等,每车原料花费约50元,1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50立方米以上,可满足一个五口之家全年生活用能,节省燃料和电费350-450元;沼气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可作沼肥,既可减少病虫害,又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而且每亩可节省开支约100元。且循环利用牛粪、鸡粪、秸秆,也可改善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