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伤亡惨重,许多营帐内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那是失去战友的痛苦和对战争的无奈;物资也开始逐渐短缺,每一支箭矢、每一块滚木礌石都变得无比珍贵,仿佛是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
韩军的大臣们与将领们心中都清楚,他们必须咬牙坚持下去,等待三国援军的到来,这已然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因为一旦秦军攻破新郑城池,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国破家亡就在眼前,繁华的都市将化为废墟,百姓也将流离失所。
夜幕缓缓降临,像是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将这片战火纷飞的大地笼罩起来,黑暗吞噬了一切,却无法掩盖战争的紧张气氛。
嬴恪独自一人站在大营外,身姿挺拔如一棵苍松,静静地望着远处那座久攻不下的新郑城。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那忧虑仿佛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看不到尽头。他深知三国联军的日益逼近将会使局势变得更加危急,如同一把高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在这夜色中伫立了许久之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气息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决绝,转身向着大营营帐中走去,脚步坚定而沉重。
各位将领见状,都纷纷紧随在嬴恪的身后,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肃穆,仿佛是一群即将奔赴战场的幽灵。
营帐之中,牛油火把熊熊燃烧着,跳跃的火苗将中央摆放的巨大沙盘映照得格外清晰。
沙盘上新郑城的微缩模型与周边的山川地形栩栩如生,仿佛是这片战场的真实缩影,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旁边挂着的巨幅牛皮地图,山川河流与城郭营垒的标识在火把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其上几道新添的朱砂线条,纵横交错,勾勒出敌我态势的严峻,仿佛是命运的红线缠绕在这片土地上,紧紧地束缚着每一个人。
嬴恪站在沙盘前,身姿依旧挺拔,玄色铠甲在火光的闪烁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深邃的双眸紧紧凝视着沙盘,那目光仿佛能够穿透其表面,洞察到战场上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仿佛是在与沙盘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试图从中找到破局之法。
“诸位,”嬴恪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力量,如同洪钟般在营帐内轰然回响,瞬间吸引了所有将领的目光,那目光中带着期待和焦虑。
“如今三国联军将至,我军虽已兵临新郑城下,但这破城之战却不可再拖。我们必须在联军到来之前,找到破城之法,否则我军将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万劫不复。”
诸将闻言,神色皆变得凝重起来,纷纷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沙盘之上,静静地候嬴恪下达指令,那安静的营帐内仿佛能听到每个人的心跳声。
一员虎背熊腰的将领率先拱手进言,他的声音洪亮而急切,打破了营帐内的寂静:“将军,末将以为,我军可趁联军未至的这短短时机,全力攻城。新郑城的守军经过我大军连日来的猛烈打击,已然疲惫不堪,若此时我们加大攻城的力度,说不定能够一举破城,如此便可免去腹背受敌的危险,扭转战局。”
嬴恪微微摇了摇头,目光依旧没有离开沙盘,他的声音沉稳,仿佛是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
“新郑城的城墙异常坚固,城内的守军抵抗也极其顽强,想要在这急切之间将其攻克,绝非易事。况且我军已经连续攻打了三日,将士们也颇为疲惫,若再强行强攻,必然会损失惨重。即便侥幸破城,我军也会元气大伤,到那时恐怕也无力再战联军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另一位较为年轻的将领站在一旁,思索了片刻后,上前一步道:“将军,依末将之见,不若派遣一支轻骑,绕道至新郑城的后方,佯装截断其与后方的联系。城内的守军不明虚实,军心必定大乱,届时我军再攻城,便可事半功倍,不费吹灰之力。”
“此计虽妙,”一位中年将领捻着胡须,面色凝重地说道,“但如今联军已经距离我们很近了,我军的轻骑若被联军的斥候察觉,到时反而会陷入四面包围之中,这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不可轻易尝试,我们不能拿将士们的生命去冒险。”
营帐内顿时议论纷纷,各将领都纷纷提出自已的见解,有的主张强攻,有的建议智取,有的提议迂回作战,还有的想要突袭,众说纷纭,一时间莫衷一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已的计策是最佳方案,争论声此起彼伏。
嬴恪沉默不语,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他的心中在不断地权衡着每一条计策的利弊得失,仿佛是在天平上衡量着生命与胜利的重量,思考了许久之后,他缓缓地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