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石库门好喝吗 > 留点童真的记忆(第1页)

留点童真的记忆(第1页)

据说小时候的事最容易记住了,不知是不是那时脑袋空空,一有什么事情就给记住,就像电脑的CPU,储存满了就难以进去,因此做父母的总希望给自己的孩子留下美好生活的记忆。我现在就保留着许多小时候童真的记忆。

我没有进过幼儿园,小时候的记忆多从小学开始。不知是否有点读书天赋,我的学习成绩很好,班里总在前三名,尤其是算术,常常占据第一名而不下来,直到初中。最高兴的时间是老师报分数,我的学号常常被老师报在顶尖少数人的前面。华罗庚一直是我小时候崇拜的偶像。

那时只有半天上课,下午是学习小组活动。功课不多,我会很快将作业做完,空出时间玩耍,躲猫猫的官兵捉强盗;下象棋;下军棋四国大战;打扑克算24点,打四十分、八十分,打弹子,刮香烟牌子……什么都玩。就是漫长的暑假,也大多泡在斗蟋蟀里,从没安排补课、加课读书的。

我很喜欢待在学校里,爱着学校的一切。我会怀着敬畏的心情,隔着马路看着班主任老师从校门里出来回家。碰到老师下午做广播操,我会站在操场外铁栏杆旁看他们做操,和着节奏,哼着广播操的音乐,还把音乐带回家。那首感恩老师的歌曲,一些歌词还很深沉。“……老师在深夜里为我们批改作业。老师的教导记我们心间,决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感谢,亲爱的老师……”现在每每教师节前,脑子里总会涌出这首歌曲。

有一次我生病在家,父母带我去看病,走过学校时正好是我们做课间操时间,喇叭里播放着少先队队歌,我忽然产生特别留恋的感觉。平时每天都放这歌,从没那种感觉,令人奇怪。直到60多岁,一次我送儿子去体检,对面正好是所小学,我隔着铁栅栏看到他们正在做早操前的准备,操场里放着《闪闪的红星》音乐,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那首歌,激动不已。“我们的旗帜火一样红,星星和火炬指引前进,和煦的风吹拂着我们,招呼我们走向幸福的前程。我们手拉着手,我们肩并着肩,我们向前,我们向前,我们向前永远跟着毛泽东。”自己也搞不清楚,怎么会有那么深的印象。

有时碰到儿孙辈的夏令营,我也会时时想起那时的夏令营,尤其是队干部的夏令营,完全是军营式的。几个班级的队干部合成一个中队,集合后,中队长向大队长汇报人数,大队长向大队辅导员汇报人数都是庄重、严肃的,令人兴奋的。而走队形时,八人一排要转弯时,第一人要在原地踏步八步,第九步才能开走,给我留下有趣的记忆。每当我看到作者儿子马思亮在素描(7岁)

国庆游行方阵转弯时,我就会想到我们那时的夏令营生活。还有我们学校特有的夏令营之歌,一直难以忘怀。“穿过绿色的大树林,我们奔向美丽的地方,可爱的小鸟张开翅膀,向着我们快乐的歌唱。微微的风迎面吹,红领巾在飘荡,洗过海澡旅行去,我们的心里乐洋洋。可爱的夏令营,欢乐的家,你使我们活泼健康。”我虽然不善于唱歌,在离开小学后再也没听到有人唱这歌曲,但它一直在我心中吟唱,难以忘怀。

进中学后,教育改革了,老师多次留的作文,要我们写教育改革前后的变化,我始终写不好。以后经历“文化大革命”,走向社会,在这些年中,我自学高中直至读完本科,又念完硕士课程和MBA,但我始终找不到过去小时候学校里读书的感觉。有时想起小时候的读书生活,始终觉得是快乐的,但那时没有人提出快乐学习的,或许那时的课本比较浅,一直没有什么压力和痛苦。那时学习的知识不多,但在进入社会后,我竟然还能从写写总结、领导讲话,直到走上领导岗位,这靠的是小时候不是强项的语文基础。而强项的数学,仅在计算职工的考核和分配时偶尔会用上,包括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

到儿子那一辈时,我们常常在家长会上听到学校教育改革成果的报告。儿子幼时还是在石库门房里度过,小学是在一个区重点小学学习,虽然成绩不很突出,但也没看他有拼命读书的习惯。课余时间总在弄堂里疯玩,有时到了晚饭时间还要我年老的父母把他从小朋友家里叫回。平时基本没有什么补习班,我们平时工作忙,他的读书我们基本不管。倒是我看到他有点画画天赋,给他找了个画画老师,每星期要去上课。以后我们搬到新公房住了,邻居间走动少了,儿子除了做功课、画画,就是听李元霸、岳飞、《三国演义》等故事。他们玩的东西已不是我们小时那么“低俗”,任天堂游戏机是他的最爱。我从没看到他打弹子,下军棋,更没看到他斗蟋蟀的,当然也没听他唱过什么歌曲。但在初一他任大队长时,在一次家长会上,看到儿子组织班里同学跳了场迪斯科舞和踢踏舞,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以后儿子读书,课外偶尔去物理老师、英语老师那里去补习功课。

我和妻子还是无暇去陪他读书、温书,他也从没有要求我们和他一起读书,我们仅做他的后勤保障。他顺利考进了华山美校和华模合办的高中美术学校,以后又考进东华大学本科环境艺术设计班,最后在英国肯特艺术大学获得了室内设计的硕士文凭。回国后他还获得了高级室内设计师称号,在上海也没有多少人能拿到。现在他在一个外资房地产开发单位负责室内设计审核工作。有一次,一个项目来不及请设计单位设计了,我儿子花了几个晚上,竟代替设计单位将图纸画出来。按理开发商单位只要出主意,提要求,讲思路,监看图纸,这次儿子露了一手,还为单位省了设计费,节省了时间,得到老板好评,凭的就是儿时的基础。儿子这一代,比我们更有竞争性。我不知道他对儿时留下什么记忆,他也从没和我交流儿时的事情。只是一次去老房子看看,回来后对我说,去原来小学看了,原来一直觉得小学门口的弄堂是很深的,现马思亮在自己画室(12岁)

在一拆迁,校门已在复兴路旁了,这次看看,学校门口是那么窄,母校里面真不大。他还回忆起放学后70多岁的爷爷(我父亲)在校门口接他,在回家的路上吃油燉子的情景。

在我每次搬家时,儿子的画画习作和石膏雕像总是家里的财富。

大多习作是他们美术学校到黄山、西藏和青海写生时的作品,速写为多,也有一些水粉画。他的一些好的作品有给学校收藏的,在老师、同学合出的学校作品集里也有他的好几幅作品。每次整理,他都会翻看很久,大概在回忆过去学校的写生生活。我还收藏着他的写生生活日记,我问他几时拿回去,他只是表示先放在我这里。大概放在父母家安全,不易遗失,我们会帮他保管好他的记忆。

现在孙女也要小学毕业了。她是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宣传得最厉害时出生的。在标杆幼儿园里,她是老师喜欢的孩子,顽皮而话多。老师常常将代表班级表演最难的角色让她出演,大段大段的念白,她有很好的记性,人也漂亮,口齿也清晰,总是能胜任。在幼儿园升小学时,她无意中报名参加私立小学的面试,结果以10分满分被私立小学录取。大家以为她有读书的天赋。妈妈最热衷于为孩子安排学习,看看她有什么天赋,能让她去试的尽量安排。周围家长都这样安排的,你不能落后,弹钢琴、跳舞、围棋、看图讲故事、英语、奥数、国画……几乎每天排得满满。只要孩子学得上,钱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小孩子根本没有自己的自由。外公外婆最辛苦,陪着她赶场子。

渐渐地,校外学习一个个放掉了,学校里的课程已难以顾及。私立小学的课程很快,拼音字母的学习,我印象中要教半个学期,至少也三分之一学期,但她却两个星期学完了。不是说学龄前不应该学习吗?

很多家长早就教孩子识几百个字了,何况拼音。他们不成学霸誓不罢休,家长还有陪读的。我们的教育当然要改革了,尖子学生有潜力,教学就需加速前进,为了升学率,学校的荣誉,这是私立小学的优势。我那孙女可是个顽童,没有时间玩,不愿反复做题目,背第一遍书能背出来,叫她再背一遍,眼神不知望哪,反而背不出。为此常常和父母杠起来,浪费了不少时间,到很晚才能睡觉。成绩中不溜秋,大家都很着急。

有时问她能否考到80分以上,她总悻悻然答道,不大可能—信心也没有。但她的品行倒是得到老师肯定的。那天刚开学,她的同学忘带铅笔盒子,怕老师批评,就向我孙女借。她就给了一支铅笔,用小刀将橡皮一切二,一半给同学,尺没办法折断,索性将尺给了同学。放学后,老师因她文具用品没带齐批评了她。老师了解后,肯定了她肯助人的品德。我虽然总鼓励她,人家行你也行,其实我是不太看重她的成绩的,只希望她能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安排学习,不要大人操心。但怎么可能,妈妈这么盯着成绩也没上来,不盯着怎么办?还有老师,现在有现代化工具—微信,每天来个群发,学生作业,学校通知。学生功课做好,家长检查对了,发微信给她,真会调动家长积极性。毕竟要管几十个学生,家长就管一个子女,你们抓不好,老师怎么行?逻辑缜密,天衣无缝。有人和我说,孙女四五年级的英语已经快赶上过去大学考四级的水平了,我很吃惊。

我们的基础教育确实是过硬,否则也夺不回那么多的少年奥数冠军。有的媒体不是介绍,我们的数学教学已在英国推广。曾经那个英国首相连小学生的乘法口诀都背不出,成为中国人的笑谈。但静下心来想想,背不出能反映什么?

人家不是也做首相了,还不12岁的孙女马婧宜在做功课是靠机遇、环境加综合素质?

大家都明了,我们的高中以下课程确实要求很高,但考进大学后大多松松垮垮,不是谈恋爱,就是外出兼职赚外快,哪有中学,甚至小学紧张?我儿子从英国留学回来,他就感慨,那里的教学和我们的大学教学差异太大了。细分的科目,深耕的课题,没有看很多相关的辅助材料,不经过深思熟虑,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导师仅在这个基础上给以点拨、辅导,起到“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作用。西方国家教学正好和我们相反,小学宽松,大学紧张。德国等欧美的小学三四年级以前是不强调分数的,甚至不计分数,主要是社会素质教育、自我管理教育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小朋友太喜欢玩了,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

英、美大学教育水平获得了世界公认。

我不知道儿子对小时读书留下多少记忆,但肯定比我累,因为我要他学习一门技术,从小画画,缺少童年、少年的玩耍,这是我常感亏欠他的。但他还有小学语文老师教他写好文章的乐趣,致使现在善于写出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还有去西部的写生生活记忆,增加了见识,提高了画画水准,能胜任现在工作。当然我也发现他有不少潜力是难以发挥了,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个人涵养和组织活动能力上都比一般人强,但由于是外企的专业人员,就难以在更大的空间发展了。

我想不出孙女那辈,以后对小时候读书会留下什么记忆,只能想象比我们优裕的生活条件,上学及回家的校车,中午学校自助餐的鸡腿,剩下的就是在漫无边际的作业题海中漂泊、沉浮。老师催促妈妈要她订正作业,没有玩耍的哭闹以及同学分数排名的忧郁,应该不会成为美好的记忆。这些记忆的碎片,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是在空中飞舞,和那些半途而废的课外学习交织在一起,渐趋渐远,逐渐淡忘。学校每学期结束总举办的夏(冬)令营活动,家长陪伴飞往各地,留下的或许仅有家长陪伴的旅游印记,淡化了学校的印记。至于到新加坡等海外参加的夏(冬)令营,只有商业教官和家庭长辈陪伴的记忆,没有学校老师、同学的印记。我不知道怎样能给她留下孩提时美好的记忆。我只知道,教育改革了50多年,我们的孩子在题海中越来越辛苦,越来越没有孩提时代的欢乐。我们希望改变这种状况,谈何容易?美国故事片《狮子王》就给我们很好的启迪,成千上万的牛向你奔来,排山倒海的气势,狮子王也只能无奈地站在山头上观望,不敢越雷池半步。

很多事情确实很难分辨好坏,前些年,狠抓了教学分数、升学率,尤其是奥数,也培养了不少数学爱好者,现在才能顶上我国快速发展的芯片制造等行业发展的人才,致使有些世界级制造商想将企业移师到印度、越南,深感人才难以满足。这几年我们很重视汉语和古文的教育,或许在若干年后能培养出一大批文学大家。教育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我们的教育界领导和专家确实费了不少心血,发了不少减轻学生负担的文件,改革了公办、民办学校的招生方法;改变了小学升初中一考定学校的做法,取消升学考,采用摇号录取、看平时成绩等做法,但效果如何还待实践检验。

我不是教育界的人,按理没有资格多发议论,只是感到小孩子读书负担太重。有一次我去接孙女,看到她的书包比我出差时的背包还沉,里面还有电脑。她已习惯,不要我相帮,我倒心疼不已,怕她过早承担压力,娇嫩的肩膀吃不消。

我们的教学是否太注重起跑线上的成绩,否则也不会有对大学教育的忽视。如果是大学教师水平的下滑,那有待时间的提高。如果是商业气氛太浓,难以冲出包围,那倒是社会问题。我们这些过来之人,看到很多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的人,成人后表现平平,甚至走向反方向。而那些读书平平或不怎么样的人,倒是做出了成绩,甚至成了某个家或发了财。这里牵涉综合素质、机遇、社会等诸多因素,太复杂了。

一个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真难以预测。

有时想到底,读完书无非是找个好工作。何苦呢?适合你的工作总有,最多层次不是太高罢了,只要适合你的水平。各行各业总要有人去做。但讲是这么讲,谁愿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落后?除非你落伍,被淘汰。正如列宁所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

我很理解教育界领导的苦衷,从我们这代开始教改,一直在为提高教育质量而探索、实践。我们这些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一代,已经退休了,但还留有过去小时候读书时的美好记忆。美好的记忆总是那样带有童真,拥有童趣,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后辈能在将来留有小时候更多童真的记忆。

草于2020年元月31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