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我见青山应如是是什么意思 > 那尔轰永远的抗联老家(第2页)

那尔轰永远的抗联老家(第2页)

那尔轰密营

1936年10月至1937年3月,日伪当局派重兵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与此同时,随着敌人“集家并屯”

政策在东边道地区普遍推行,抗联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被割断,抗联的游击根据地逐渐丧失,被迫在原始森林中同敌人周旋,粮食、衣物、弹药的补给日益困难。

为改变这种困难局面,做好冬季反“讨伐”斗争的物资准备,杨靖宇指挥第一路军各部队在各自的游击区域内,选择深山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林木繁茂的地方修建密营。现在我们看到的那尔轰密营,就是在当年的严峻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1933年11月至1935年9月,抗联基本公开活动在群众之中,所建密营,仅限于医疗所、修械所两类。1938年底,密营种类又增加了营地、粮仓、被服厂、联络点、印刷所等五种。密营建好后,由后方部队加以保护。这些后方部队一般与群众都有密切联系,有些抗联的堡垒户直接担任密营的保卫和伤员养护、物资保管供应工作。在密营附近村屯设有交通联络员和联络点,专门配合部队工作,负责物资筹集和通信联络。密营的留守人员也利用有利时机截获敌人的各种情报和物资,人民群众也以各种方式支持抗联。进入密营斗争时期抗联的物质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密营具有小型分散、隐蔽性强等特点,成为抗联储存物资、沟通信息、联系群众、解决部队宿营的重要基地。部队可以在密营内进行军事训练、政治学习等活动,更好地掩护了自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也为抗联主动出击、杀伤日伪军有生力量,提供了隐蔽的作战条件。由于这一灵活机动的隐蔽对敌斗争方式,当日伪当局展开大规模讨伐时,往往找不到抗联的踪迹;即使被敌人找到一处密营,也可以在给予敌人一定的杀伤和物资耗损后主动甩掉敌人,转移到另一处密营去休整。由于避敌锋芒,以密营的方式开展对敌斗争使抗联安全度过了1936年冬和1937年春季,挫败了日伪军“分进合击、彻底消灭抗联”的罪恶企图。即使是在1939年冬那样最艰苦的岁月,这些密营仍然坚持斗争。

由于密营网的建立,抗联在濛江的活动较之以前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活动范围不仅没缩小,反而扩大了,因此成为日伪当局的重点讨伐区。

抗联在密营和联络点上布有小部队,任务是保卫密营和联络点的安全,并负责筹集给养供应作战部队。在濛江县白浆河、花园口子活动的常驻小部队有“周参谋”部、“李连长”部。他们与当地群众有密切联系,并通过“在家里”关系与花园伪警察署长徐相武挂上钩,常有来往。徐以“警察署长”之便为抗联供应子弹和给养。1939年夏,驻濛江县的伪军五团特务腿子“刘大布衫子”向县“警察署”告发徐相武通匪,徐被解职带到濛江县“警署”关押半年,因无证据,加之日本警长明海为其担保,才幸免一死。

在密营附近村屯,抗联都设有地方工作员和联络员,配合小部队筹措粮食物资,保护营地,传递情报。根据地内的群众不但协助部队保卫密营、养护伤病员,还帮助部队运输物资。如那尔轰双沟子被服厂居民李玉发、黄美玉负责保卫和物资供应,坚持数年,始终未暴露。汤河口农民孟占武利用放木排之机,给抗联密营运送粮食、胶鞋及其他物资。他将粮食物资藏在木排中间,由汤河口经青江岗一直放到那尔轰两江口处,事先联系好的抗联后方小部队将木排截住,假借搜查将东西取走。两江口密营在群众的支持下,一直坚持到1941年春全光(抗联一路军军需部长)叛变。

那尔轰木帮

木帮是那尔轰地区从事伐木作业的劳动组织,由木把头和工人组成。

早在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之前,中共满洲省委在那尔轰地区就有革命活动。1930年巡视员德森在给省委的报告中曾指出:“可以从吉林团支部派人到濛江区做森林工人的工作。”这说明满洲省委已经认识到木帮是不可忽视的一支抗日力量。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路军独立师南下辉发江后,选择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濛江县白浆河木场。当时白浆河附近有大小木帮十八个。由于地下党卓有成效的工作,数千名木工热烈欢迎人民革命军抗日将士。把头们主动赠送米、面、肉等食品。本地木把邵庆林帮,一次拿出肥猪五头、白面二十袋,慰问杨靖宇和他的部队,支持抗联在此地和其他十六支抗日军队召开的抗日联合大会;一无所有的木帮工人主动倒热炕头,热心教战士们搭地炝子,搭火炉,主动参加伤员护理,送信侦察。从此,木帮成为抗联最亲密的盟友和后备军。抗联不但积极向木帮们进行反满抗日救国宣传和教育,而且一旦知道木帮的难处,也鼎力相助。

当时,濛江一带土匪很多。一到冬季,木帮云集,土匪也跟脚而来,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轻者抢钱、绑票,重则杀人放火,血洗一空。为此,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参与保护木帮的活动,在沿那尔轰河口到批洲口子、大崴子和仁义砬子,长达一百二十多里的水陆地面上设卡保护,大大震慑了周围土匪,使之不敢轻易骚扰。木帮爱抗联,抗联护木帮——在联合抗日的战场上,他们结下了生死情谊。

进入密营时期,木帮对抗联在林区作战和驻营的支援更为重要。觉悟的木帮利用带晌午饭的机会,每人每天多揣两个大饼子到山上,凑到一块送给抗联战士吃;有时在山上见到抗联队伍被敌人追击,就利用踩“蹓子”的方法迷惑敌人,解救抗联战士;有的把棉衣让给抗联战士穿;有的木场特意把木头垛垛在暖泉上,中间留有空隙,把抗联伤病员隐藏在里面——1940年2月,在杨靖宇身边仅剩十二名战士的危险时刻,他们曾经将杨靖宇及其战友隐藏其中,每天带些大饼子给他们吃,使杨靖宇一时避过敌人的追踪。后来,因外出联络的战士遭到追击暴露驻地,才不得已而离开;有的木帮在抗联攻打木场时故意打马赶牛,暴露粮仓、马厩等目标,暗中协助抗联的活动;还有的木帮遇到抗联后,故意将木场的大牛、骡马扔在山上,给抗联缴获提供方便,然后再虚张声势地去寻找,用以欺骗日伪当局。

事实说明,木帮是抗联的天然盟友,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予抗联重要的支持,是抗联后期兵员补充和给养补充的重要来源之一。

薪火相传再出发

一访那尔轰、再访那尔轰……每次都被抗联精神打动。尽管心里要忍受将国难伤疤撕开的剧痛,但是为了教育后人不忘国耻,珍存抗联留下的宝贵财富,我没有放弃自己的采访之旅。每次离开那尔轰,我都有一份思绪留在那里,感慨万千,荡气回肠。

我一直在想,那尔轰这片土地上,当年曾发生了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有待我们去挖掘、还原;有多少没有留下姓名的英烈,等待着我们立起一块哪怕无名的丰碑。如果英烈们知道如今的那尔轰人民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奋勇搏杀过的战场、他们胜利会师过的地方、他们抗寒斗雪的密营,已逐步得到勘定和修复,抗联那尔轰纪念馆已建成并对外开放,那尔轰抗联遗址纪念园建设已全面启动……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无比欣慰!

我总在想,那尔轰的精神在哪里?它就在当年抗联军民同仇敌忾、殊死抗击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用鲜血染红的这片大地上。

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的抗联精神,已经与这里的白山黑水融为一体,彪炳史册,代代相传。

那尔轰的魅力在哪里?它在蜿蜒静谧的松花江两岸,在茂密幽深的长白山森林,在绚烂多姿的四季风光里,在淳朴厚重的乡风里,更在抗联英烈们留下的无比宝贵的红色基因里。

那尔轰的希望在哪里?它就在今天那尔轰人矢志脱贫,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豪情壮志里,在勤劳朴实的那尔轰人民的双手里。

且看今天的那尔轰,在镇党委、镇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靖宇县杨靖宇精神研究会会长马继民、秘书长李立斌等的具体指导下,正以百倍的信心,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他们坚持脱贫与提质同步谋划。民族解放、实现温饱,曾是那尔轰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目标。如今,那尔轰人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要努力让自己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他们坚持“红色”与“绿色”协调开发。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与蒿子湖密营、那尔轰南满抗日根据地、会师遗址、黄酒馆村红色记忆等红色抗联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用红色文化带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让沉睡的红色资源醒起来,让天然的绿色名片响起来,让那尔轰百姓富起来。

他们坚持自力与借力形成合力。他们深深地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同时,善于借船出海,借鸡生蛋,搭乘“建设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青少年长白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大船,用好各项优惠政策,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为建设美丽富庶的那尔轰不懈奋斗。

只要去过那尔轰,你一定会发出赞叹:那尔轰真美,那尔轰的红色故事真多,那尔轰的明天会更好……是的,一定会更加美好!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而这一切,抗联英雄们功不可没!

白山黑水间的抗联英烈永垂不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