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重楼魔尊 > 02(第2页)

02(第2页)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方逸群击掌叫好,又言:“好是好,但李白说的是蜀地峨眉,高作家要来一首有关秦岭的诗,琴师才能进入角色。”

高亦健点点头,遵命吟了一首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方逸群又一次击掌而叹:“好!王维的《终南山》最有气魄,可惜无琴,我们今天着重是琴赏啊。”

高亦健一笑,随口吟了白居易《船夜援琴》的后四句:“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完美!”方逸群夸张地一挥手。罗曼微微一点头,双手缓缓抬起然后徐徐落下,玉指轻抚,琴声便在校园中弥漫开来。清风徐徐,明月当空,满校园的夜色都凝固了,花园四周的奇石仿佛有了魂灵,造型石和画面石都显出了秀美的容颜。草坪上的大型观赏石似乎也影影绰绰地循声而来。优美的琴乐声让高亦健想起了南山的一条条峪沟,想起了一次次进山的开心释怀,想起了与司马宁、方逸群、吴唯,还有张三公等人的一次次“遇见”……高亦健在女儿童年学古筝时常去接送,也在家里陪女儿练习,对古筝还是有一点儿了解的。《高山流水》是一首难度较大的曲子,需要长时间的精心练习和思考,才能表现出那种“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江海”的意境。“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演奏风格大不相同,“高山”部分要用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出高山之雄伟苍劲,“流水”部分则要以上下行刮奏手法表现细流涓涓汇成江河的壮丽景象,不但指法难度大,弹奏时还要恰当地把控气息,才能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感觉。罗曼能把这首曲子演绎到这个程度,还真是功底不浅呢。

之后又演奏了几首古筝曲才兴尽而散,司马宁带着高亦健和吴唯一同把方教授和两个美女送上车。高亦健注意到,罗曼上车与吴唯握别时有几分不舍的样子,高亦健和吴唯看着车子开出校门后才上车。车上,坐副驾的高亦健看吴唯精神亢奋、面若桃花,便打趣道:“好一个琴赏啊!那个罗曼同学古筝弹得不错,我看对你好像有点儿那个意思。”

吴唯急忙分辩:“哪有的事!都是萍水相逢嘛。”

立冬这天,司马宁领着高亦健和方、吴三人又一次进山,方逸群和吴唯都带着夫人,为的是去看望一个年轻的修行者,一个住山洞的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

这个小小修行者是司马宁在寻觅石头的时候发现的。

一周前,司马宁在南台山青石岗上打量石头的时候,看到前边有一个小青年,臂弯里抱着一捆柴草沿山道往一个山洞爬,看背影顶多也就十八九岁。司马宁觉得奇怪,这方圆几里都没有人烟,怎么会出现一个捡柴草的小青年?便随其后一路攀到一个石洞前。小伙子一回身看到司马宁有点发愣。司马宁看到一张苍白的脸,眼睛湿漉漉的,一副茫然的样子,小伙子很久没理发了,乱蓬蓬的长发缠成一团,偏向一边,像公鸡头上硕大的冠子。

看小伙子心怀戒备的样子,司马宁笑眯眯问道:“娃呀,叫啥?多大了?”

“我叫小奇,十九。”

“你住在这个山洞里?”

小伙子点点头。大概是司马宁多年当校长的经历,眼睛里满是慈祥关爱,小伙子对他的信任感快速增加,放下柴草,望着司马宁。

司马宁说:“带我看看你的山洞好吗?”

小伙子转身先弓腰进洞,司马宁随后低头弯腰走进洞里,一股发霉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山洞入口低,里面倒还有一人多高,纵深三四米,洞内空间有七八平方米。洞壁上不时有水珠滴下,往里走越来越黑,几乎没有一点光亮。中部较宽敞处是睡觉的地方,支了两块加起来不到一米宽的木板,一床踏花被,一半当褥子一半作盖被。洞口处是做饭的地方,三块石头支了一口锅,唯一的灶具只有一个炒瓢,看来煮饭、炒菜都是用它,还有两个碗和一双筷子。

“娃呀,你为啥要住山?没考上大学?”

“不是,我都上大二了,不想念了,来住山修行。”

“修行?你这么小修啥行?”

“我,我就喜欢住山里。”

“这不行啊,山洞这么潮湿,会把你身体弄坏的。”

“我还在找更合适的地方,找到我就搬走了。”

“好吧,你倒挺有决心的。吃啥呢?”司马宁打量着洞子四周。

“我有粮食。有时下山买点,有时别人会给我点。只是这两天没下山,只剩下这个了。”

小伙子说完指了指石灶旁一个发黑的布袋子。司马宁打开,是半袋玉米,有十来斤的样子。司马宁抓了一把笑问:“苞谷豆儿怎么吃啊?”小伙子也笑了,指指灶旁边一块石头。司马宁明白了,那块石头上有浅浅的窝子,旁边有一把斧子,斧子头上还有砸过苞谷豆的痕迹。显然,小伙子实在饿的时候,就用斧子砸一把苞谷豆,煮一碗粥。

“你爸妈呢?”

小伙子摇头,不吭声。司马宁说:“你这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子修行会把你身体搞垮的。眼看就要进入冬季了,大雪一封山,想回家都下不了山啦!你赶紧回家去,不要再搞什么修行了啊!”说着,掏出两张百元钞票放在木板床上。

钻出山洞,小伙子望一眼司马宁,低下头不作声。

“听话啊!这山洞里冬天会冻死人的。下周我还来看你,要是没离开我就接你下山。”司马宁离开时又叮咛了一句。但他看到,小伙子还是低着头不作声。

在校园里相聚时,司马宁讲了在山上遇见“小公鸡”的过程。

笑过之后都放心不下,一个十八九岁刚成年的小青年竟然去住山修行,这孩子有什么样的经历?方逸群、吴唯和高亦健一样,对“小公鸡”都很关注。他们回家说了这事后,激发了夫人们的爱心和好奇心,她们强烈要求一同去山上看望“小公鸡”,给孩子送点儿吃的用的,最好能劝这孩子下山回家。通常进山玩儿都是几个男人说走就走,说去哪儿就去哪儿,携夫人、孩子一起上山的次数很少,而这次是爱心使然,自然是要答应的。司马宁开车接上高亦健,吴唯和方逸群各自开车带着夫人,两位夫人都是爱心满满,带了不少东西,周六清晨早早就向山上进发。

进山后天气渐渐阴下来,有小雪糁子随风飘下,立冬这个节气还真是灵啊。到山梁下之后,大家分头拿着东西随司马宁往山上爬。一看各人手中的物品——米面油、被褥、衣物、挂面、面包,吴唯夫人竟然还拿了些煮鸡蛋。高亦健担忧地说:“天啊,那个山洞里能塞下这么多东西吗?真不知我们的好心对孩子是好事还是坏事,人家是要修行,我们这是干啥呢?”

“送温暖”队伍缓缓向上爬,到山梁中途,歇了一会儿才又继续攀爬。到了山洞前,司马宁快步走到洞口喊道:“小奇!小奇!

快出来,叔叔阿姨来看你啦!”

又喊了一遍之后,司马宁猫着腰钻进洞里,其他人都在洞口等候。

洞口前只有一块一米见方的平台,勉强可以立足,旁边是峭拔的岩壁、荆棘和山枣树。几人各自找好能站住脚的地方,两位夫人抚着胸口喘气。等了一会儿,只见司马宁从洞里出来,脸色不太对。

方逸群问:“怎么,人不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