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我为祖国献石油和大海航行靠舵手 > 第290章 于心不忍(第1页)

第290章 于心不忍(第1页)

刘振响对GJBZ64-94的评价相当委婉,其实这标准更像是个空壳,放在书架上占地方而已。

他建议派出一个专家组前往624所,核实涡喷14发动机的地面测试数据,并根据指南和已有工程经验来调整操作与评估规范,以促进激变实验评定技术的发展。

在这样非正式的小型研讨会上,刘振响直接表达了他的看法,毕竟他在航空动力界的地位无人能及。

“我觉得编写这份指南的人,并不是想简单地修改旧标准。”

另一位专家随即提出不同意见,他轻敲手中的文件说道:“我是最后一个看这份材料的,所以有更多时间仔细研究。”

他指出1994年的标准借鉴了英美体系,采用畸变网等方法,虽然复杂且成本高,但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现有的航空发动机研发流程。

然而,新指南则完全不同,它使用了更为实用的方法,如综合考虑进口处的紊流度,以及一种改进后的插板模拟法来评估压力畸变。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在工程研发阶段进行气动稳定性综合评估的新方法,显然是出自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之手。

“这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我们自己的全新标准!”该专家坚定地说。

但也有人担心步子迈得太大,质疑是否应该这么快就彻底放弃刚刚通过的国家标准。

他们认为,尽管1994年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但它毕竟是正式认可的标准,现在就推翻重立似乎有些操之过急。

支持新标准的一方立即反驳道:

“那些标准原本就是为了填补空白而设。既然我们现在有能力开发出更适合国情的技术方案,为何不借此机会重新制定?”

争论双方各执一词,坐在会议桌首位的丁志恒静静地听着,这样的分歧在他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90年代,华夏的航空工业正处于一场深刻变革之中。

虽然《国军标GJBZ64-94》中提到的航空发动机总压畸变评估仅是整个行业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其背后却牵涉到了复杂的利益与路线之争。

最初,华夏的航空工业完全基于苏连模式建立。

然而,进入80年代后,我们开始转向漂亮国学习。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冷战结束,漂亮国重启了对华技术封锁。

因此,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为融合法国标准和俄易斯技术。

这一策略至少在军事领域取得了成功,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华夏特色的技术。

真正的挑战出现在民用航空领域。由于经济原因,曾经辉煌一时的苏连民航工业逐渐衰落,无法提供像西方那样广阔的市场。

相比之下,以空中客车为代表的欧洲民航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尽管规模尚不及漂亮国,但前景看好。

考虑到民用航空领域的封锁相对宽松,直到1996年,华夏依然倾向于跟随漂亮国的步伐发展民航事业。

理论上,国防科工委负责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而民用科技则由国家科技委及机械工业部掌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