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会议纪要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尽管丁志恒对波音与麦道合并案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他表面上却装作对此事毫不知情。
而更让人不解的是,前世的华夏似乎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反应,反而继续向MD90项目投入资金。
文件中的一些结论简直匪夷所思。虽然有分析认为中美实力悬殊,不宜轻举妄动,这还算是合乎逻辑。
但有人居然主张合并是件好事,甚至建议支持合并以确保麦道在华夏的生产线得以维持;
还有人幻想通过追加投资将MD90生产线升级为波音737,这让许宁感到既好笑又无奈。
对于这种观点,除非是立场有问题,否则难以解释其背后的动机。
曾经,麦道在面临企业存亡的紧要关头时,确实考虑过向华夏转让部分飞机制造技术以换取市场机会。
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大飞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如结构研发和航空发动机技术,麦道依然牢牢把控,未曾松手。
波音在收购麦道后,几乎垄断了全球大部分的民用航空市场,占据了七到八成的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波音主动分享核心技术简直是异想天开——毕竟,商业世界里没有免费的午餐。
至于某些人的建议,其背后的动机实在值得商榷。
许宁深吸几口气,努力维持着自己的冷静与专业态度。
作为一名晚辈,在资深前辈丁志恒面前,他深知不能因一时冲动而失态,因为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削弱自己先前论点的可信度。
“丁主任。”
许宁谨慎地选择着措辞:“这些建议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似乎忽略了我们立场的一些关键因素。”
丁志恒显然理解了他的言外之意:“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请你来,希望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见解。”
许宁明白对方期待的是既能够坚定维护自身利益,又具备深度的专业分析。
但他一时也难以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意见。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杜亦熵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提议:
“我们不妨听取一下那些经常与外国客户交流的同事们的看法,他们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许宁听到这话,微微一怔。
丁志恒却很快接过了话题:“是航技公司那边的事吗?”
“正是。”
杜亦熵放下手中的文件,那文件的内容让他也不禁皱眉。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接着说:“近二十年来,我们和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在军售上的所有谈判,都是通过他们进行的。”
“军购不同于普通的外贸,但航技公司在与外国打交道方面经验丰富,比我们这些技术出身的人更专业。
而且,距离你们科工委上报讨论结果的日子不多了,要找到立场合适的专业人员可能不容易。”
丁志恒听了许宁的话后,脸上显得有点尴尬。
“好吧,看来只能这样了。”
丁志恒靠回椅背上,心情似乎轻松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