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宁刚刚提到,选择与空客合作,我们似乎处于被动地位。空客当前发展迅速,他们或许认为没有必要将整架飞机的生产都放在我们国家。
丁志恒则表示,他现在能调动的资源仅限于科工委系统内的力量,在这方面,无法与民航系统的资源相匹敌。
显然,丁志恒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AE100项目对我们来说不是最佳选择。
这对他而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通常国防科工委并不涉及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路线,特别是那些不直接关联具体技术的领域。
这次之所以参与进来,是因为几个月前航空工业标准的争议让科工委有了介入的机会。
考虑到背景,邀请像许宁和杜亦熵这样的专家来提供专业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之前关于如何应对波音麦道合并案的讨论只是额外的议题,而许宁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附加问题。
现在,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在最近的春洲航展上,我注意到了AE100的提案,并与一些空客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
许宁说道,他小心翼翼地选择了措辞,以避免直接批评采购外国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毕竟在这样的场合下,过于激烈的言辞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接着,许宁分析道:“首先,空客展示的只是一个模型,此型号尚未进入详细研发阶段。
即使工程师们工作效率极高,从研发到量产至少也需要2-3年的时间,所以单从进度来看,AE100无法及时接替随时可能停止的MD90项目。”
“其次,根据航展提供的数据,AE100大约有100-110个座位,相当于A320的三分之二,但对机场资源的占用却几乎相同,这意味着运营成本没有显著优势。
对于欧洲的一些低流量航线,它可能还有一定需求,但在我们的市场中,它很难成为主流选择。”
“最后,正如前面提到的,空客不会按照我国的标准来制造新飞机。
如果沪飞选择AE100,我们将不得不接受一套全新的生产和组装标准,这对我国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未必有利。”
丁志恒听后频频点头,显然对这一系列论点感到满意。
然而,许宁明白,指出问题还不够,还需要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科工委需要准备一个更加可行的替代方案。
许宁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想法:航技集团可以尝试接触图波列夫的团队,探讨将图204和图334这两款机型引入国内生产。
借鉴之前引进苏27技术的成功经验,这次谈判或许能为国产飞机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
与空中客车相比,图波列夫当前面临的困境可能使其在谈判桌上更易合作。
我们已有与苏霍伊公司打交道的经验,这有助于推动图波列夫接受我们的标准对飞机进行定制化改进,并允许我国工程师参与其中。
就像歼11项目一样,这些飞机也能获得一个代表我们自己的新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