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蛮荒部落生存记TXT > 第64章 麻线的使用(第2页)

第64章 麻线的使用(第2页)

“咳咳,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

“那快说说……”

……

在隔壁的麻皮处理房间,张洪正在跟熊喜演示着手摇纺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们看,在摇动这个把手之前,需要先在这一团麻上面捻出一根线,缠绕到这个钩子上,”张洪一边演示,一边进行讲解,众人的眼神也跟着张洪的手指移动,“在这里,如果线断掉的话,可以重新连接上,然后重复着之前的步骤就可以了……”

麻布在部落里已经用于制作衣服了,可是由于对麻纤维处理的不好,用来制作麻布的线太粗,织成的布很厚,而且上面很多断裂的纤维,穿在身上很是扎人。这种麻布,以张洪的眼光看来,只能用在制作麻袋上,所以即使是用于兑换其他部落的物资,这个交换比也不是太高,远远没有食盐和陶器高。

但张洪知道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华夏古代的布匹,除了丝绸之外,普通百姓就是用麻布织成衣服来穿的。后世张洪也见过麻布,经纬线都很细,而且很白,质地柔软,丝毫不亚于各种化工产品。

张洪分析了一下原因,熊部落之前对麻的处理有些简单,很多应该做的工序都没有做,导致出来的麻纤维比较粗,加之纺织工具也比较落后,制作出来的麻布就显得很是粗糙。

吸取了这些教训,也听了熊喜他们在织布过程中的一些改进,张洪跟纺织的一些族人共同探讨、实验、改进,总算确定了现阶段最合适的用麻织布的流程。

从收割麻杆开始,要趁着麻杆稍微泛黄,不能等到麻都结籽才收割,需要提前一个多月进行收割,否则这个时候的麻皮就比较难处理。这还是通过比较草部落提供的麻皮和自己部落的麻皮得到的结果,因为草部落当初等着用麻皮换食物,所以他们在麻还没有老的时候就开始收割了,提供的麻皮反而要比自己部落的更好处理。

割完麻之后,先要晒一段时间,再进行沤泡,而熊部落当初直接进行沤水,虽然也能用,但脱胶并不充分,搓出来的麻线就比较杂乱,而且不紧实,还要花费力气去将这些粗的纤维给揉碎。

在剥完麻之后,还要将麻皮几十根一起,捆成一个小团,然后泡在水里,拿出来或者经过捶打,使其纤维分开,能够撕成更小的缕之后,再次放入水中浸泡。泡软后,就可以把麻线取出来,搓成一缕缕小麻线,可以用手摇纺纱车,将这些麻线制成一个个锭子。

晒干之后,需要将麻纤维穿过筘板,就是最终织布机上面的部件,通过经纬线的互相交织压实,形成一寸寸的麻布。

用这种办法制作出来的麻布,要比之前更加柔软,与皮肤接触也没有之前刺挠的感觉,因为在制作中,会用小米熬出来的米汤均匀地洒在麻线上,这步叫上浆,上完浆的麻线更加柔软,也很少有毛刺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手摇纺车和加了框架的腰机,是在总结之前织布的经验后,不断改进而得到的新式机械。

原本的腰机,需要人坐在地上,用腰带将各种木棍固定在身上,然后通过提拉各种绞经棍和分经筒等部件,一点点织成布,这种腰机,本身没有框架,是完全用人体形成一个临时的架子,整个织布期间,织工很吃力;而现在的纺织车,则在此基础上加装了一个架子,还改进了原本的零部件,将原本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的织布,通过设置一些踏板、转轴等,一个人便能轻松完成。

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这台织布机每日可以织60厘米宽的麻布30多米,而张洪则制定了一个新的单位:匹。

一匹布,在熊部落这边,就是10米长宽60厘米的麻布。

织布机做好之后,巫第一时间来到织布工坊,在张洪的协助下,细心地将这台机器给画在了兽皮上。

而织布的房间,也不时地响起筘板敲击在经线上的“哒哒”声,这里还将再添置2-3台织机,对于其他部落,除非熊部落发明改进了更加先进的机器,在此之前这些机器,将作为部落最核心的机密,巫和张洪,都不会允许其他部落来参观。

而在发明新的织机出来的过程中,出了大力的熊喜,也由一名普通的纺织工,变成了织布工坊的队长,负责传授织布技艺,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机器和生产流程。为此,张洪还特意为他用铁锅炒了一份萝卜烧肉,作为奖励,也激励其他族人不断地想新方法、不断地尝试。

喜欢史前部落生存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史前部落生存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