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房车环游记是什么动画片? > 第236章 和顺古镇9(第1页)

第236章 和顺古镇9(第1页)

翌日清晨,虎永刚和往常一样,六点钟准时起床。洗漱完毕,牵上嘀嘀刚要走,宁静也起来了,说是早上空气清新,要一起去遛狗。

于是,两人一狗迎着晨曦,沿着和顺小河,一路往西边走去。

昨天他们逛了古镇的东边一大半,今天上午再到东边转转,也就差不多该离开这里了。

沿途经过了尹家巷,看到了尹氏宗祠、贾氏宗祠和张氏宗祠,但估计是时间太早,都是关着门的,只能看看外面,不能进去参观。

宁静说:“就是开了门,我也不进去。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网上说,位于古镇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颇具特色,古树群由七棵拔地参天的百年古樟树组成。

两人沿着火山石板铺就的张家坡,慢慢往上走。

走没多远,就看到有两棵巨大的古樟站立两旁,恰似观音菩萨座下的文殊、普贤两弟子。

走到石板路的尽头,又看到五棵古樟呈一直线排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那数不清的树枝如同手臂般向四周展开,真是很像传说中的千手观音。

这五棵古樟与远处的魁星阁遥遥相望,故又被和顺人称之为“五子登科”。

据说古时候的和顺人,远行之前都是先到财神殿祈福,再到中天寺许愿,最后来到这千手观音古树群下顶礼膜拜,许下美好的的愿望,然怀揣着有朝一日能从村口的捷报桥上衣锦还乡的梦想,开始了“走夷方”的征程的。

两人从千手观音古树群下到另一边,有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走到古镇前,就是那“走夷方”成功归来的和顺人回家的必经之路—“捷报桥”了。

慢行半个小时后,两人来到了古镇西南后山脚下的中天寺。

两人来早了,还没到开门纳客的八点钟。不过寺门大开,有早起的本地虔诚信徒进寺上香,所以扫地的僧人也没有阻挡他们进入。

据说这中天寺,是目前和顺古镇唯一保存完好、也是最大的一座寺庙。

它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乡人张潮海捐资创建。最先只盖了前殿及大门,并捐香火田一份。后来,和顺人前赴后继地捐资扩建,才得以日渐完善。

两人从山门进入寺院,走马观花地参观了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关圣殿、三皇殿、天门、皇殿马王殿、财神殿等。

只觉得整座寺院的构造层层有序,布局合理,建造技艺精湛,四梁八柱的都是选用了上好木材,风格迥异。

尤其是皇殿内的八扇门屏,做工特别精细,浮雕图案非常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走出了中天寺,宁静说:“老公,我觉得有点饿了,先去找地方吃了早饭再逛,好不好?”

虎永刚马上说:“好!我们现在就去!”

两人又花了十多分钟,走到了和顺古镇中心位置的百年老街—“菜街”。

几百年过去,这里依旧是和顺人的购物中心,人们日常购买生活用品的地方。

此时的老街,路边两侧摆满了乡民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山上取来的野物山珍等,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早餐铺子、摊点也是一家挨着一家,什么稀豆粉、饵丝、烧肉米线、各种粑粑等等,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不知何去何从。

让虎永刚和宁静惊奇的是,这里的油条居然也可以烤着吃。

不过,他们早就商量好了,今天早上就是奔着“和顺头脑”而来的,对那些美食全都视而不见。

和顺头脑,别看它只是和顺地区的一种着名小吃,却大有说法。

据说,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当时有个着名文人、医学家傅山,根据民间流传的配方,再融合中医原理,亲自配制了营养价值高、滋阴壮阳的药膳食品“八珍汤”,也就是现在的“头脑”。

以前的和顺人,只有在过年过节、喜庆日子才做这“头脑”吃,意味着“新年吃头脑,一年长头脑”。

吃了它,不仅对身体有益,更寓意着新的一年有头有脑。这虽然是从中原地区流传过来的小吃,但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融入了和顺的独特风味,成了和顺家家会做、人人爱吃的美食。

如今和顺地区还有一个民间习俗,每逢农历的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时,丈母娘都会特别做一碗“头脑”给女婿吃,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女婿有头有脑,体体面面,聪明智慧,小两口吉祥如意,日子甜蜜。

过去的和顺人,在“走夷方”之前都要吃一碗“头脑”才出发,寓意着聪明伶俐不走弯路,有头有脑大发财。

等到这“头脑”端上桌,虎永刚发现用晒干的糯米糍粑片、煎好的荷包蛋和和顺人自家酿制红糖甜酒水制成,上面加上肉丝、蛋丝、豆腐丝等配料,也不知道为何要叫“头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