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运的婚姻
我退休后,回到了故乡县城居住。那天,在人民公园遇见了我初中同学张兴运。在老家我俩的家是邻村,相距四五里路。上初中时,我俩是同班。
那时,张兴运就有对象了,我和同学们都特别羡慕他。
那个年代,山村里贫穷落后,男孩子多,女孩子少。家有儿子的父母都担心孩子长大了找不下媳妇。于是,男孩子十二三岁后,父母就张罗着给孩子找对象定亲。先下手为强,要给儿子把媳妇“占”上。
张兴运订的对象是我们村里的淑侠。她的爷爷奶奶上了年纪,爹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娘在生产队里挣不上工分。家里三个女儿,淑侠为大,两个妹妹在上小学,老的老,小的小,日子过得很是恓惶。淑侠满十二岁时,张兴运家托人上门提亲,淑侠爹收了兴运家的礼金,就答应让淑侠和张兴运订了婚。
淑侠长得俊俏,细眉大眼。她上学时比我低一级。在校园里,同学们见了淑侠,都喊着:兴运!兴运!喊得淑侠羞红了脸。那时,我就想兴运这家伙真是兴运啊!
初中毕业后,我去了县城读高中,兴运没有再上学。他回家下地干活挣工分,犁、镂、耙、耱,收、种、碾、打,农活儿样样都能拿得起来。
更重要的是,他还常去帮淑侠家干活。
土地分配到户后,淑侠家分了十几亩地。淑侠爹干不了地里的活儿,要靠淑侠和母亲干。肩扛担挑的重活兴运来就主动帮着干,兴运也很乐意。
他曾对人说,只要苦力能换来媳妇,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在夏收秋种时,我常回家帮父母干活,也曾见到同学兴运,他和他爹牵牛扛犁来帮淑侠家干活。兴运爹躬着腰,走路有点吃力。兴运见人就说,给丈母娘家干活了。他的脸上是满满的真诚和幸福。
两年后,淑侠在渭北煤矿上班的姑父为她找了一份工作,让她去煤矿下属的一个化工厂上班。那年春节时,淑侠回家过年,穿得洋气而富贵,谈吐优雅而大方。人们都说兴运这下根本配不上淑侠了。我见了兴运,就试探着和他聊,让他觉悟点。他冲我一笑,自信地说,订婚这么多年了,送钱送礼不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多数时间都在为她家干活。人心都是肉长的,淑侠不会昧良心的。我向他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我祝福他永远兴运、永远幸福。
兴运二十二岁那年,向淑侠家提出了结婚的请求,淑侠家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越是拖,兴运家就越逼得紧。最终,在兴运二十六岁那年,淑侠家提出了退婚,让兴运家人算账。两家人争争吵吵,兴运站在场院里把淑侠全家骂了几辈,但最终也没能成亲,淑侠家如数退了礼金。
可怜的兴运,遭遇退婚后,似天塌了一般,睡在家里的土炕上,很长时间都没有出门。在兴运三十六岁那年,爹托人从陕南山里给他抱养了个女婴。家里买了一头奶山羊,给孩子喂奶。父母给他照管着女儿,兴运早出晚归,下地去干活。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外地工作,就再也没有了兴运的消息。
几十年后,我们同学相见特别开心。兴运告诉我他在公园对面的高档小区居住,要我一定去他家里参观。
兴运的女儿上了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她毕业后,在铁路设计院上班,现在已是个工程师了。女儿为了孝敬父亲,给他买了二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我不好推辞,就随他去了他家。进了门,兴运给我介绍他家的装修,说用料都是高档的,家电都是名牌的。参观完,我真为兴运高兴。那天中午,兴运还请我在小区东边的如意餐馆吃了饭。
此后,每隔几日兴运就打电话约我去如意餐馆吃饭。看样子,兴运和餐馆的女老板很熟悉。那女老板三十多岁,干练泼辣。走进餐馆,兴运就帮着服务员招呼客人,取餐纸倒水,一切都熟悉而自然。
中秋节那天,兴运又打电话约我去吃饭,我真不好意思去。他不厌其烦地打电话,我就从家里带了瓶白酒,来到如意餐馆。他要了四个菜,我俩边吃边喝。几杯酒过后,兴运的话多了起来。他喊来餐馆女老板,要她给我敬酒,还问她认识我不。女老板摇摇头,表示不认识。他就骂她:你个瓜女子。你叔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和你妈和我都是同学。我惊讶地问兴运,老板她妈是谁?
兴运告诉我,老板就是淑侠的女儿。我仔细打量,她长得还真像年轻时的淑侠。
出了餐馆,我问兴运淑侠的情况。他说,淑侠在煤矿下属的化工厂干了几年临时工,后来嫁了个小煤矿的老板,夫妻俩的煤矿几年后因为发生了不安全事故,被政府强行关停了。他们赔得一干二净不说,更不幸的是淑侠还患上了肺癌,三年前就去世了。
兴运说到这儿,声音有些哽咽,他拿出手机,给我找寻着淑侠的照片,泪水打在抖动着的手机屏幕上……杏花嫂
学校招聘保洁员,来了一位老人应聘,因年龄超出了要求,后勤主任就没有聘用她。
老人不肯放弃,再三说自己身体硬朗,手脚利索,保证能胜任保洁工作。后勤主任征求我的意见,我也就见到了这位老人。
见到我,她低头哭泣着。
我看着她,佝偻的腰身,瘦骨嶙峋的。但那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告诉我,她一定是我过去的熟人,可我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她。
二十年前,我在乡里的小学担任校长。三年级有个叫程倩的女生,平时旷课、迟到,自由散漫,期中考试语文、数学两科都不及格。班主任和我商量,决定去她家进行家访。
程倩家距学校五六里路,山道弯弯,下沟过河很不方便。我和班主任去的时候,程倩正和村里的娃娃在场院里玩打面包的游戏,她家的门紧闭着。问她家里大人去哪儿了,她说家里没有人,就跑开了。最后,我们还是见到了程倩的爷爷奶奶。从跟老人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程倩家的基本情况:爷爷奶奶与他们分开住,就在程倩家的后边。程倩的父亲在县铸造厂上班,母亲就隔三岔五去县城住,而把女儿程倩和正上初中的儿子丢给爷爷奶奶来管。程倩奶奶说儿媳就不是个过日子的人。说这话时,老人家的嘴上都带着劲,脸都有点扭曲:那个不装心的,生娃不管娃,整天就不着家。
在我们和奶奶谈孙女的学习时,爷爷半天都没说话。在我们起身告辞时,爷爷突然开口说,这个家大人不爱干活,娃娃不爱学习。他叹着气,显得很无奈。爷爷送我们出村,一路说着感激的话。
半个月后,在村上召开的一次群众大会上,我见到了程倩的母亲杏花嫂。她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穿衣也很讲究,坐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大会结束,我和班主任招呼她喝水,和她谈程倩的学习情况,可她总是绕过话题,轻描淡写地应付我们。还说娃自有娃的福,书念好念坏,长大他们都会有一碗饭吃。她还自信满满地说,她儿子将来接他男人的班,到县铸造厂上班,女儿随便找个工作,都不是啥大事情。我们看得出,杏花嫂说这些话时,很有底气,信心满满。
认识后,我见她就喊嫂子。在街镇上遇见过几次,她都很热情地打着招呼。村干部告诉我,杏花整日在镇南北街上漂,家里的活儿全扔给公公婆婆,就连自己的女儿、儿子都很难见到她。她喜欢交往,在社会上认识的人很杂。诸如谁家申报个庄基地、给孩子报个户口啥的,她都非常热心地给人家帮忙。她也因此混得风风光光,给自己跑出了一串串的故事。
程倩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不能持之以恒。三年后,她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偶尔,我在街上遇见杏花嫂,她还是风风火火地在给人帮忙办事。
后来,我离开乡里的学校,应聘到城里的学校任校长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
没错,眼前的老人就是当年的杏花嫂、我的学生程倩的母亲。我不敢相信,岁月竟把一个曾经那么风骚的女人磨成了这般模样。看着她,我的心情极其复杂。杏花嫂那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十年前,程倩的父亲不幸离世,县铸造厂也早破产了,程倩的哥哥没能接替上班,而去了新疆打工,在那里成了家,很少回家。程倩初中毕业后,与镇上的一个小伙子私奔,在外面漂泊了几年又分手了。后来,程倩又去了广东的电子厂打工,而且把自己嫁到了南方。
“你别笑话我,我这一生命不好。”杏花嫂喝了一口我递上的水说,“这人的一生,就似打墙的板,上下轮着翻啊!”
我耐心地听了杏花嫂的诉说,答应让她先试着干。我还特意给她安排了容易打扫的行政楼后院,叮咛后勤人员多关照她。而她恳求我,要去打扫学校的操场。我说那儿要干的活多且重,怕她的身体撑不下来。她说,学生活动多的地方生活垃圾就多,她就能多捡拾些废品。
我看着眼前的老人,当年那时尚风光的模样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