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乃是儒家六经之一,法海作为当世高僧,且行于儒释道并行的宋代,对于这些儒家经典自然是有所涉猎的。
《春秋》法海是认真学习且融汇了自身的理解的,至于释义《春秋》的《公羊传》,法海就仅限于通读了解了。
又或者他有些浅薄的见解,但相较之于专门研习《公羊》的大儒来说,自然无法可比。
但对于法海来说其实也没有深研之必要,毕竟相对于佛门高僧来说。。。儒经道典,终究还是“课外”读物。
只是以其增长见闻,充实自我。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只是法海对于这些别家的经典,从来没有抗拒之意,融汇于自身,才不负他“法海”之名。
海无量而法之,正如其心也。
《公羊》所奉行的“复仇思想”,法海是清楚的,但这也不过是《公羊》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已,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深入学习的地方。
而即便是“大复仇”,其实也是基于儒家礼仪道德中的“忠君与孝父”而诞生,并非字面上看上去的简简单单的“复仇”二字。
因此,法海并不会担心杨天佑会做出什么过火的事情来。
如果杨天佑之心不可控,想必大圣国师王菩萨自也不会做出这样选择。
只是。。。有些人恐怕就要麻烦了。
对于别人家的家事,如今的法海是打定了主意不随意插手了,除非这件事情有危及三界,亦或是为祸生灵的迹象。。。
其实若非杨天佑此番寻到了自己,借用自己的大日佛焰炼心,这件事情跟自己压根也没有什么关系。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要会引发什么天翻地覆之事,虽然自己有渡化三界之志,可三界中还有玉帝、佛祖、菩萨这些大能在,似乎也轮不到自己这区区一介凡僧乱操心。
最多就是二郎真君与天庭或者是天规闹翻了的时候,自己出手相助。
毕竟二郎真君也帮助了自己很多次,自然是要礼尚往来的。
最坏的结果也无非就是自身蜉蝣之力,难以撼动天威,好似蝼蚁一般被镇压。
但二郎真君会因此而畏惧么?
法海说不清楚,毕竟他早已不是孤身一人了,他有妻子,还有一个未出世的孩子,他还有妹妹,以及刚刚才入世的父亲。
念及此处,法海难免想到了自己。
自己是否也一直能够保持刚直之心呢?
法海看向了一旁的几个弟子。。。
三界之大,无奇不有,法海暂时将这些自扰之念按下不提,毕竟再往深处想,容易偏差走火,他这一身魔道业障,纵然有一颗佛心驾驭,若一旦失控,也是极其可怕的一件事。
法海并没有将《公羊》交给悟净保管,而是收拢到了自己的袖子里,准备路上闲来无事的仔细研究一下其中的真意,这可是孤本。
上面有作者名——公羊高口述成文·杨天佑录。
杨天佑生于商,自然是在两周之前的。
但因为他受了准提圣人佛枷紧箍,又融合了两世记忆,自是闭关修行,压制佛性。
等到他出关之后,不止封神大战早已结束,便是圣人们都已经避出了三界,老子化胡而优婆罗陀佛坐化圆寂。
而后行于三界时,偶遇公羊高,方得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