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房地产行业增值税计算 > 碗碗腔金琬钗的演出(第1页)

碗碗腔金琬钗的演出(第1页)

碗碗腔是陕西戏曲艺苑中的剧种之一,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农村更是为人们所热捧。当时都用皮影演出,晩上演,白天也演,只是白天不用灯光照明,群众叫它“照影子”。有时也唱“板凳词”,就是不用牛皮娃娃,演唱的人拉几条凳子,围在一起唱。观众的热情仍然很高,围得水泄不通。

20世纪50年代中期,身为陕西省戏曲剧院正、副院长的戏剧家马健翎、黄俊耀深知碗碗腔文辞优雅,委婉动听,剧目丰富,有心想把它搬上大戏舞台,用人演。他们先期请来著名碗碗腔艺人一杆旗(艺名,真名杜升初,清末秀才),一边演唱,一边抄写剧目。同时他们又到平安市场的德庆皮影社去看谢德隆老艺人的戏。经过反复调研和学习,最后决定把碗碗腔搬上大戏舞台。随之,选择了文辞优美的《金琬钗》。慎重起见,先选排了其中一折《借水赠钗》,作为试验突破。

1956年夏,剧院三团在演出现代戏《粮食》的晚会上,小心翼翼地加演了《借水赠钗》。李瑞芳饰桃小春,王斌饰崔护。因为是第一次将皮影戏搬上大舞台,人学牛皮娃娃演唱,形式大改变,对于长期看惯了灯影戏那一套的观众能否接受,演职人员心中都没底,暗自捏着一把汗。出乎意料,《借水赠钗》一炮打响,很受群众欢迎。随之,又于1957年1月31日晚,在南大街“兰天会馆”演出了全本《金琬钗》。这次李瑞芳饰崔艳娘,王毓娴饰桃小春,原安民饰崔护,王斌饰卢充。演出后影响很大,被称为“在戏曲改革上的一大突破”。

当时陕西剧坛对王毓娴饰演的桃小春评价很高,认为王毓娴的扮相、身段、气质饰演桃小春十分合适,尤其她的声腔唱碗碗腔非常好听,有韵味,把一个身处封建礼教压抑下深锁闺阁的二八女子演得惟妙惟肖。有人评价,王毓娴的声腔是“碗碗腔女声唱腔第一人”。

1959年,陕西省三大秦班晋京献礼演出,除秦腔《赵氏孤儿》《游西湖》《三滴血》、眉户《梁秋燕》等戏轰动之外,碗碗腔《金琬钗》亦是走红京城,好评如潮。一天晚上,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演出团全体演职人员。周总理又为演出团举行了盛大的招待宴会,在讲话中说,挖掘民族传统艺术(形式),推陈出新,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是戏曲者的任务之一,希望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做出成绩。席间,他把李瑞芳、原安民、王毓娴、王斌安排到同桌就餐,并一一询问了他们的年龄,从艺的时间,演出的剧目等。说到《金琬钗·拜扫赠钗》这场戏中,崔护在柴门上题《题都城南庄》诗时,总理问原安民是不是当场能书写,他说那时的文人当场留墨迹,走到哪里写到哪里,诗人崔护就是当场写的嘛。作为一个演员,琴、棋、书、画都要懂,应该会。如果当场用笔写,就更好。总理还说,旧社会许多有造诣的艺术家(老艺人)都能当场书画,效果很好,这是个艺术功力。你们能不能试一试、练一练?说着又不断地为大家夹菜,招呼同志们吃好。其间,应刘少奇、王光美、习仲勋等人要求,王毓娴给大家唱了一段碗碗腔《借水》唱段。周总理一边学唱,一边打拍子。整个会场气氛融融,情绪活跃。

《金琬钗》在京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学者、艺术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充分肯定了该剧的艺术成就,认为其剧情曲折,音乐优美,声腔隽永,尤其是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及唱腔感人至深。

事情过去20多年后,省戏曲研究院第8期演员训练班重新排演了《金琬钗·桃园借水》。这次身为老师的王毓娴亲执教鞭,为学生排戏,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出新。唱腔上充分注意真假嗓的有机结合,圆润过渡,尽量克服过去真假嗓过于游离的弊病;形体表演借鉴吸收芭蕾舞的动作和京剧《拾玉镯》细腻活泼的优点。

1987年5月,“陕西省振兴秦腔汇报演出团”赴京之前,戏剧家肖甲来西安审查节目,看到新排的碗碗腔《桃园借水》很高兴,说这个戏又有长进,比京剧《人面桃花》好。随之选定该戏与《鬼怨·杀生》等几个折子戏为纪念“5·2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45周年晋京演出。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后,许多老同志和艺术家看完戏后给予充分肯定。曹禺抱病看了演出,心情激动,非常感慨,欣然上台接见演职人员,发表了热情真挚的讲话。之前,在接见演出团有关人员时,他说:从节目单上看学生们演的有《鬼怨·杀生》《桃园借水》……戏还不少,都是好戏。他饱含深情地回忆起在20多年前观看《金琬钗》的情景:那时是王毓娴饰演的桃小春,唱得太好啦,很有味,很有情,真有意思。王毓娴这个演员把乡野间农村小姑娘桃小春的情态表演得十分逼真。演员、角色、声腔、音乐裹得很紧密。碗碗腔音乐非常好听,优美妩媚,动人极了,搞《借水》最合适,别的剧种未必能赶得上。

2004年,眉户碗碗腔团又排演了新版《金琬钗》。胡萍饰桃小春,演得天真优雅,令人爱怜。崔艳娘、崔丽娘姊妺两个角色,过去由两个演员分别扮演。这次由卫小莉一人担纲双挑,难度大,戏份很重。但她演得从容不迫,堪称完美,受到群众的关注。在之后的时期,戏曲日渐式微,碗碗腔也处境维艰。不过碗碗腔的魅力犹存,她对人们的影响尚在。剧院眉户碗碗腔团到兰州演出时,有人就询问《金琬钗》的情况。我们相信一定还有很多人在期待,希望看到《金琬钗》剧之后所排演的《女巡按》《白玉钿》《红色娘子军》等戏的继续演出,能满足群众的文艺需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