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5年,帝师晁错,上疏‘削藩策’,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由,开始举兵造反】
【公元前154年,太尉周亚夫历时三个月荡平七国之乱】
。。。。。。。
清朝位面(公元1679年)
康熙十七年,朝廷平三番之乱已有6年之久。
这也是玄烨的最大心病,站在御书房的门外来回踱步。
就在今天玄烨得到了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的消息,将奏折拿在手上,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却不能松手。
玄烨看着天幕之上的七王之乱,感触良多。
“历朝历代削藩都是困难重重,到朕这里亦是如此”
“起兵叛乱,真要是拿不下,朝廷颜面何在”
焦虑使得玄烨眉头紧皱,牙齿紧咬,不时地叹气。
汉朝的七王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明朝建文帝的大肆削藩等等削藩举措,都遭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最重要的就是为了皇权的稳固。
拥兵自重虽无叛逆之心,但人心的是多疑的,只有在自已手里才最终得以安心。
“吴三桂就是早有异心,与朕对抗六年,冥顽不灵”玄烨狠狠地怒斥着。
一想到吴三桂如此激烈的抵抗,玄烨就想到了早在顺治帝时就蠢蠢欲动。
顺治帝一死,吴三桂带兵祭拜弄得百姓议论纷纷,朝廷未敢让他入城,命其在城外完场祭拜礼。
并在玄烨继位后频频试探,先是请辞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事务,再是上疏恳请移藩。
玄烨收回思绪,越想心里越是压抑。
“啪”玄烨看到手里的折子,抬手狠狠地摔在地上发泄着心中怒气。
“不平三番,朕这个皇位朕还有何脸面继续坐下去”玄烨呼吸急促,大声怒道。
“传朕旨意,抽调兵力,支援,,,湖广两地,凡是贻误军机者,,,可先斩后奏。”玄烨边走边下令,言语焦急。
“尽早结束,朕不想再等了”看着天边玄烨自言自语道。
玄烨无意在看天幕,一看就会想到吴三桂,所以直接回了御书房。
。。。。。。。。
明朝位面(公元1378年)
朱元璋前不久刚加封了几个儿子成为藩王。
现在想想已有十四个藩王全是朱元璋的儿子。
朱元璋想的是藩王镇守边塞交给外人他不放心,只有交给自家人才能安心。
“一家人总归是打不起来吧,手足之情不至于刀兵相向”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画面,淡淡说道。
“咱朱家的天下,就由朱家人来守护,外敌敢来犯,群起而攻之”言语激亢,句句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