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四库全书简介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李之仪撰。之仪字端叔,《宋史》称沧州无棣人。而吴芾作前集序,乃曰景城人。考《元丰九域志》,熙宁六年省景城入乐寿,则当为乐寿人。史殆因沧州景城郡横海军节度治平九年尝由清池徙治无棣,遂误以景城即无棣也。陈氏《书录解题》据所题郡望,称为赵郡人,益失之矣。之仪元丰中举进士。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以尝从苏轼幕府,为御史石豫劾罢。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仁遗表过於鲠直,忤蔡京意,编管太平。

是编《前集》五十卷,为乾道丁亥吴芾所辑,并为之序。姑溪居士,之仪南迁后自号,因以名其集也。《后集》二十卷,不知谁编。然《文献通考》已著录,则亦出宋人手矣。之仪在元祐、熙宁间,文章与张耒、秦观相上下。王明清《挥麈后录》称其尺牍最工。然他作亦皆神锋俊逸,往往具苏轼之一体。盖气类渐染,与之化也。其诗名稍不及黄、陈。论者因苏轼题其诗后有“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句,遂以为讽其过於僻涩。今观集中诸诗,虽魄力雄厚,不足敌轼;然大抵轩豁磊落,实无郊、岛钩棘艰苦之状。注家所论,附会其词,非轼本意矣。

△《潏水集》十六卷(永乐**本)

宋李复撰。复字履中。先世家开封祥符,以其父官关右,遂为长安人。登元丰二年进士。历官熙河转运使,终於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其事迹不见於《宋史》。

洪迈《容斋随笔》载其於蔡京、刑恕谋用战车、战舰一事,上疏排诋,甚为切直。

而恨史传之不能详尽。《朱子语录》亦曰:“闽人李复(案复非闽人,此句或传写之误。)及识横渠先生。绍圣间为西边使者,博记能文。今信州有《潏水集》者,即其文也。其间有《论孟子养气》,谓‘动必由理,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无忧无惧,其气岂不充乎!舍是则明有人非,幽有鬼责,自歉於中,气为之丧矣’。此语虽疏,却得其大旨。近世诸儒之论,多似过高,流於老、庄而不知,不若此说之为得也。”今观是集,如谓扬雄不知道,谓井田兵制不可遽言复古,皆确然中理。其他持论,亦皆醇正,不止朱子所称一条。又久居兵间,娴习戎事,故所上奏议,大都侃侃建白,深中时弊,亦不止洪迈所称二疏。至其考证今古,贯穿博洽,於易象、算术、五行律吕之学无不剖晰精微,具有本末,尤非空谈者所可及。在宋儒之中,可谓有体有用者矣。集本四十卷,乾道间尝刻於饶郡,即朱子所谓信州本也。后散佚无存,谈宋文者多不能举其名氏。今从《永乐**》裒辑编缀,釐为一十六卷,著之於录。既以发潜德之幽光,且以补史传之阙略焉。

△《学易集》八卷(永乐**本)

宋刘跂撰。跂字斯立,东光人,家於东平。尚书右仆射挚之子也。《宋史》附见挚传。称其能文章,遭党事,为官拓落,家居避祸以寿终,而不详著其仕履。

惟晁说之作跂墓志称:“跂登元丰二年进士。初选亳州教授。元祐初除曹州州学教授,以雄州防御推官知江州彭泽县。其后改管城、蕲水,所至有政声。复主管成都府永宁观。政和末以朝奉郎卒。”所叙生平梗概,颇为详悉。说之又称跂晚作学易堂,乡人称为学易先生。其集名盖取诸此也。绍圣初,挚以党籍窜新州,卒於谪所。建中**初,跂伏阙籥冤,得复官昭雪,世称其孝。吕本中《紫微诗话》称:“跂初登科,就亳州,见刘攽所称引,皆所未知,於是始有意读书。厥后与孙复、石介名相埒。”盖其行谊学问,均不愧於古人。所作古文,类简劲有法度。诗则多似陈师道体。虽时露生拗,要自落落无凡语。《江西宗派图》中不列其名,殆以挚为朔党,门户不同欤!然淳熙中吕祖谦奉诏修《文鉴》,多取跂作。其辨冤时《上执政启》所云“晚岁离骚,魂竟招於异域。平生精爽,梦犹托於古人”者,吕本中《诗话》及王铚《四六话》亦俱极推其隶事之工。即以文章而论,亦北宋末年卓然一作者矣。其集原本二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最初李相之得於跂甥蔡瞻明。绍兴中洪迈传於长乐官舍。后施元之刻版行世。《宣防宫赋》、《学易堂记》世尤传诵。今元之旧刻,久无传本。惟《永乐**》载跂诗文颇多。虽未免有所脱佚,而掇拾排次,尚可得什之六七。谨依类编订,共录为十有二卷。今恭承圣训,於刊刻时削去青词,以归雅正。其《同天节道场疏》、《管城县修狱道场疏》、《供给看经疏》、《北山塑像疏》、《灵泉修告疏》、《仁钦升坐疏》、《请崇宁长老疏》以及为其父母舅氏修斋诸疏,皆迹涉异端,与青词相类,亦概为削除。重加编次,釐为八卷,用昭鉴古斥邪之训,垂万世立言之准焉。

△《道乡集》四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邹浩撰。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元丰五年进士。官终直龙图阁,赠宝文阁学士。谥曰忠。事迹具《宋史》本传。此集乃其子柄栩所辑。凡诗十四卷、文二十六卷。李纲尝为之序,此本失载。《东都事略》载浩集三十卷。疑此亦后人所分

也。浩於元符二年以上疏谏立刘后编管新州。当时已焚毁其稿。徽宗初,蔡京重治浩罪,求其疏不得,仍伪作浩疏宣示之。今集中具载原疏,盖自《徽宗实录》浩传中采出者。又集载疏共四首,而李焘《长编》内尚有元符元年《论执政大臣不和》一疏,不见集中。又论章惇凡四疏,集亦只载其三。而《高俅转官》一制乃存而不删。盖编类之时,蒐采未备,去取亦未尽当也。柄等镂版,宋末已毁。明成化间其裔孙邹量始得内阁抄本。万历中钱塘令邹忠允亦浩之裔,乃再刊行之。王士祯《居易录》称其古诗似白居易,律诗似刘梦得。又称其受学程门,而特嗜禅理,诗文多宗门语。其《括苍易传序》,服膺荆舒之学,亦驳而不醇。

夫浩之大节,可谓不愧师门矣。语言文字,小小异同,未足为累,盖所学在此不在彼也。以是吹求,是亦不揣其本矣。

△《游廌山集》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游酢撰。酢字定夫,建阳人。元丰五年进士。建中**初,历官监察御史。

宣和初,终於知濠州。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杨时《龟山集》有酢墓志铭,称所著有《中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一卷、《文集》十卷。年谱称其“年二十九,录明道先生语。年四十一,录伊川先生语。年四十六,作《论孟杂解》、《中庸义》。年四十七,作《易说》、《诗二南义》”。而不言文集,盖本各为书也。此本首以《论语杂解》、《中庸义》、《孟子杂解》为一卷。次《易说》、《诗二南义》为一卷。次《师语》、《师训》为一卷。次以文七篇、诗十三首,附以墓志、年谱为一卷。又《中庸义》后有《拾遗》。《孟子杂解》仅八条。《诗二南义》仅二条。盖后人掇拾重编,不但非其原本,且并非完书矣。《春日山行》诗中有“风咏舞雩正此日,雪飘伊洛是何年”之句。自用程门立雪故实,似亦不类酢作。以其为宋儒遗书,别无他本,姑录之以备一家焉。

△《西台集》二十卷(永乐**本)

宋毕仲游撰。仲游字公叔,郑州人。同平章事士安之曾孙。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仕州县。元祐初召试学士院,除集贤校理,累迁吏部郎中。后入元祐党籍,终於西京留司御史台,提举鸿庆宫。《宋史》附载入士安传末,叙其事迹颇详。

厉鹗《宋诗纪事》以为士安子者,误也。《东都事略》但称仲游有集行世,不详卷数。《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而晁公武《读书志》则称《西台集》二十卷。

所纪卷目,多寡互殊,传本亦久绝於世。今从《永乐**》各韵中搜辑排比,诗文诸体俱全。似已鲜所遗阙,特未能足五十卷之数。然《宋志》荒谬,多不可凭。

疑“五”字为传写之误。谨仍依《读书志》釐为二十卷,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仲游少负隽名,其试馆职时所与同策问者,乃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诸人,而苏轼独异所作,擢为第一。他日又举以自代,且称其学贯经史,才通世务,文章精丽,议论有馀。原状具见东坡集中。今观其著作,大都雄伟博辨,有珠泉万斛之致。

於轼文轨辙最近。针芥之契,殆由於此。其间如《正统》、《封建》、《郡县》诸议,虽不免稍失之偏驳;而其他论事之作,类皆明白详尽,切中情理,不为浮夸诞谩之谈。盖其学问既有根柢,所从游者如富弼、司马光、欧阳修、范纯仁、范纯粹、刘挚辈,又皆一时名德。渐渍薰陶,故发为文章,具有典则。集中《上苏学士书》,称其“知畏於口,未畏於文”,深戒其以文字贾祸。又《上司马温公书》,称其“欲废新法,而左右皆安石之徒,惧其祸之犹在”。其后悉如所虑。

是其深识远计,尤不可及,固非独文辞之工矣。又《永乐**》有《毕仲衍上编次官制卷目劄子》一道,亦题作《西台集》。考《宋史》载仲衍为官制局检讨,文字千万计,损益删补,曲尽其当。或由仲衍无集,故附入仲游集中欤!今亦并存以备考证。至《开启疏》、《乐词》诸篇,非文章之正体。今以原集所有,姑录存之。而刊本则概从删削焉。

△《乐静集》三十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李昭玘撰。昭玘字成季。《宋史》云济南人。考昭玘籍本钜野,殆尝自署济阴,而史遂误济南也。元祐中擢进士第。历官提点永兴、京西、京东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编入党籍。绍兴初追复直徽猷阁。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昭玘坐废以后,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寓意法书图画,贮以十囊,命曰《燕游十友》。侯为昭玘校试所举士。及蒙执政、感旧恩,使人致意。昭玘惟求秘阁法帖而已。其孤介自守,不汲汲自进如是。故其胸度夷旷,发为文章,皆光明俊伟,无依阿淟涊之态,亦无嚣呼愤戾之气。又早为苏轼所知,耳濡目染,具有典型。北宋之末,翘然为一作者。当时与晁补之齐名,固不虚也。其集前后无序跋,不知何人所编。晁、陈二家书目及《宋史艺文志》皆不著录。叶盛《菉竹堂书目》有之,而无卷数。

惟焦竑《国史经

籍志》载三十卷。此本凡诗四卷、《徐州十事》一卷、记一卷、传序一卷、杂文二卷、书二卷、表三卷、启状七卷、疏一卷、青词疏文一卷、僧疏一卷、进卷二卷、试馆职策一卷、碑志行状三卷,与焦竑志合。盖即竑所见之本也。

△《北湖集》五卷(永乐**本)

宋吴则礼撰。则礼字子副,富川人。以父御史中复荫入仕。官至直秘阁,知虢州。晚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其事迹略见陈振孙《书录解题》,而不甚详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