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守望家园申论作文 > 掘港三元池(第1页)

掘港三元池(第1页)

十年前的暮春,而立之年的我做主拐弯人生轨道———从小镇改行到掘港当差。在报到入职的当晚,我在日记里写下与三元池的“遇见”:

4月10日,走过三元桥,迈进县政府大楼,登上四楼南望,偌大的池水尽收眼底。骄阳冲出云层,射出万束光芒,整个池面立刻波光荡漾开去。

今天读着眼前的文字,顿觉春光明媚,池水潋滟,初见三元池的情景恍若就在昨天。

投身新的工作环境,寻常人总是先忙于上下左右人情世故的适应,无暇顾及对自然美景的鉴赏。工作月余,潜伏内心的亲近自然的意识才得以复苏,像初夏的稗草不可遏制地疯长。一得闲暇,我就会起身远眺三元池,观她的水平如镜,赏她的波光粼粼。亲近多了,默契也就多了,三元池俨然成了“相看两不厌”

的心上人。

不管是哪天的什么时候,只要稍稍挪开铝合金移动窗,就会有阵阵河风扑面而来,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清新,绝不像电扇、空调造出来的那样做作。静赏三元池,我的眼、我的颈、我的腰都得到休整调适,深深吸上两口,顿觉神清气爽,伏案的劳顿立刻消释殆尽,于是,抖擞精神继续鏖战。

常言道:小城故事多。小池莫不如此?我对天天陪伴身边的三元池动了情,努力探寻她的历史风貌。听一位掘港老先生说:三元池北原本有座碧霞山,老百姓又叫碧霞山为“土山”,因其位于土山前,人们口称“土山池”;清康熙年间,一位管姓老先生疏浚河道有功,有人又称之为“管家池”;至于新中国成立后何故更名为“三元池”,寻访多位长者,众说纷纭,可能“三元”

这个词的内涵太过丰富,现在竟不知有谁能说得准究竟是哪一种解释了。

闲时喜好翻阅如东文化典籍,一篇《掘港碧霞山记》吸引了我。作者是清代人管橒,管先生写道:(三元池)水清冽,居民资盥漱。渔家扁舟,春夏间往往集焉。秋则芦花点点,随风披靡于平沙淡水之滩。

在县政协编纂的《如东大观·自然物产卷》中,张武俊先生在题为《三元池·洗马池·烈燕池》的文章中写道:著名的池塘当首推三元池,即现今县政府前的一方水面。

他继续饱含深情地回忆:

上世纪60年代,池水一直清冽,为周边群众淘米、洗菜、汰衣的主要场所……每当天气晴好,池边一片捣衣声……严冬封冻之时,亦有人在上面溜冰。旧时三元池北,碧霞山旁,原为一大片芦荡湿地,芦苇丛生,鸟雀成群,不时有野鸭、油葫芦儿(学名,外形似鸭,仅有人的手掌大,长有尖喙)之类水鸟徜徉三元池中……

过去的记忆铅化成文字,追载为历史。对于三元池一个甲子的演变,我这样一个初到县城的后来人,一时半会儿还难以体会她的沧桑与深奥。

阅读三元池,似乎成了我每天的功课。白天,从高处俯瞰,三元桥南北横卧于池面,将其分成东西两半。池周雕栏护岸,东侧筑有水面平台。清晨或者傍晚,常有市民悠然垂钓自娱。微风徐来,水面似潮水涌动。这样的景观在钢铁水泥如森林般的小城里是难觅的。

时至阴历五月下旬,入夜,我骑车来单位加班。在办公桌前坐久了起身南望,但见皓月当空,池内浮光跃金;远处霓虹闪烁,平添几多妩媚。此时,立在高楼,临窗俯视,想象着要是此刻泛舟池上,定可以领略到另一番情趣。不经意间,难以抑制地,点点遐思腾上历史的天空飞了起来。

我仿佛听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呀,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回望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在三元池的耳濡目染下,逐渐醒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该怎样把握好流水般的时光,莫教时光虚度,去选择一件什么事情做好。

倏忽间,耳畔响起了李世民的“贞观长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的金口之言已然载入史书,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已然流传得更加久远,更加刻骨铭心。

大概过了四五年光景,新的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到位,老县政府大楼列入了搬迁计划。人们纷纷肃立在三元池前与政府大楼合影。———我知道,我将不能天天用目光照耀她了。三元池带给我的眼福难道就此消停了吗?

当年三元池边的县级机关大都北迁到富春江路上去了。我们在新行政中心上班也快六年了,我时常为没有在拆迁前跟三元池来一张合影而懊悔。

离开三元池,其实只是空间意义上的,而在内心深处,三元池给了我无穷的精神滋养,一直砥砺我默默前行。在这三五年里,三元池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不由自主地从她身旁绕行。

经过几年的周折,目睹着老县政府楼群被拆除殆尽,眼瞅着新的锦绣瑞府在日夜拔高,如雨后笋竹,风姿绰约,一片新的宜居家园从蓝图成为现实。这让当年久居于此的老市民一天天感到踏实,也让将入住的新居民心生喜感,大家但凡经过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在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今天,生态文化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县城“三河六岸”建设蹄疾步稳,三元池定会慢慢恢复她青春的容颜,定会成为民众眼中的新风景。我们可以料想,当大家入主锦绣瑞府之后,无须推窗,即可观景,护眼养心,宜居怡情,正所谓“旧景使人感怀,新景令人神往”。亲爱的朋友,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憧憬的呢?想到这里,久藏胸中的懊悔荡然无存了。

今年春上,三号街区启动了保护性开发工作,老街上的历史文化遗存触发了文人墨客的万般乡愁。那些老街上的古老故事,对我才来十年的新掘港人而言,也许就只是些历史遗存。但三元池于我不同,她是我刚到掘港的诤友,她积蓄着一池芳泉,让我身心愉悦,催我思考感奋,给我激赏鞭策。她让我知道,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一方常流常新的活水。她让我心生感念,在步入中年的转弯口,幸遇了一潭让我常思常新的芳泉。

丁酉年春暖花开之时,我驾车从三元池旁驶过,心胸莫名地豁然开朗。我不禁想到了比池更大的湖,比湖更大的江,比江更大的海,乃至于整个太平洋。清代先贤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我着实费起了思量。在庸常忙碌之中思虑久远,不禁暗自佩服林老前辈的海阔胸襟。是啊,人的心胸有时大得无边,甚至可以悦纳整个世界。

假如,我可以再次做主,选择做山或者为水,那么,我愿做沉入三元池中的水,一滴灵动的水,若能遂愿,是不是就可以融入万众、润泽一方呢?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