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树上有鸟窝?有的树上没有呢?”
“为什么有的鸟窝密不透风,有的鸟窝可以看见缝隙呢?”
孩子的心思还沉浸在鸟窝里。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
“乡下的鸟窝真多啊!怎么鸟窝里见不到鸟呢?出去找食了吗?还是去了南方?鸟儿们还记得自己的家吗?”孩子感慨着,担忧着,自问自答着。
初四是晴天,父母亲开始帮我们准备返城的食物。蔬菜有豌头、荸荠、慈姑、大白菜和菠菜,荤菜有香肠、猪排骨和白切羊肉,还有一袋新季的大米和赤豆、绿豆、红皮花生米。孩子认真地说:“奶奶,你这是让我们去开农家饭店啊!”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月初五,从凌晨零时起,爆竹声在四乡八野此起彼伏、回声不绝,到了八九点进入了高潮。今天,我们的财神爷在万众的热烈拥戴下登天了,大地上勤劳的人们也将开始新的劳作了。我在被窝里想,今年的城里会不会因为禁燃禁放,少生出些雾霾来呢?
我们八九点起床后,一碗炒米茶、三块糯米糕下肚便觉得饱了。一包包行李已经被父母往车后放妥。
车子七拐八拐地从村路上了乡路,眨几眼的工夫,父母的身影在车后越来越远,老宅小得酷似一个加了盖儿的鸟窠了。
“妈妈,我们继续来数鸟窝吧!我数这边,你数那边,看谁数得多?”
“一、二、三……”
娘俩又兴致勃勃地数起了鸟窝。
我打开音响,专心驾驶着这辆铁皮鸟窝在中雨的马路上稳稳地前行。
“妈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鸟妈妈和爸爸们编织出这么大的鸟窝呢?一个如此精致而又温暖的鸟窝一定要衔成千上万的树枝和毛发吧?”
“真是令人惊叹的爱心工程!”
“爸爸,我们明年还回老家数鸟窝,好吗?”
“好,没问题。”
我们多像是鸟儿啊!我们从老窝里迁徙到城里,在城里盖新窝。我们的父母于是成了老家的守巢人。只有在秋冬初春时节,落叶纷纷,树成裸体,一丝不挂,我们才会感觉到鸟窝的存在;只有在抛却工作的烦扰,静心凝神,才能够感受到鸟窝的温暖。
我们才会在春节长假里以“过大年”的名义回家光顾老鸟窝。
回城后的正月里,孩子也经常会在小区里、公园里的树上东瞅瞅、西瞧瞧,似乎还沉浸在老家数鸟窝的快乐中。若是发现了鸟窝,会欢喜上老半天。
我毫不隐瞒地把乡下孩子对鸟儿的虐待告诉孩子。当年,我们不少顽劣的乡下孩子喜欢爬树掏鸟蛋、抓小鸟,用木棍捅鸟窝,记得有位老先生拿白居易的诗句教育我们:“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盼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时过境迁,在一千多年后的春节里,鸟儿们和她们用嘴巴编织出的伟大艺术品则带给我另一番感悟:
“劝君莫恋他乡好,劝君莫嫌返程累,四季守巢月月盼,母在老家望儿归,欲孝须趁亲犹在,得有闲暇快快回。”
二〇一四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