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石库门内部 > 新市民轶事(第1页)

新市民轶事(第1页)

R为人口膨胀拥挤而烦恼的上海人,近年来却以极大的兴趣和热忱,欢迎着一批批来自异国他乡的投资经商者光顾“落户”。

一个在事业上有成就的投资者,必然要尽力适应他的事业所插足“中标”的任何一块国土的特殊环境。远道而来的投资经商者们,当他们雄心勃勃地投身于上海的事业中时,却往往会遇上许多有阻于工作开展和感情交流的难题,包括语言隔阂、民俗习惯的隔阂等。他们随身来沪的家属,不习惯于东方古国朴实淡雅的生活色彩却又时时渴盼着能够揭开这层神秘陌生的环境面纱。

一个真正欢迎引进开放的民族,应该为叩门而来的异国“新市民”

适应这种新的环境而做出真诚的努力。

在上海,在为此而做出努力的各种机构中,有一个值得称道的部门—上海对外服务公司对外教育部。

孜孜求学

对于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作的宽子来说,今天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收获日”,八个月来的上课没有白费,几百页的描摹没有白费。那绚烂艳丽的杜鹃花,在她的笔端栩栩如生、充满了盎然的诗情春意。她的老师,40多岁的任老师真诚地称赞说:“这画,画出意思了!”来自老师的这句普通评语,委实叫她心花怒放了好一阵子。她随丈夫来中国之前,就对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充满了仰慕之情,她想一睹东方艺术典雅清丽的风采。今天,她非但能够欣赏中国的国画,而且自己能在洁白的宣纸上纵情挥洒了。这种艺术效应的滋生是不是太突然了。

她对任老师说:“我要画两幅杜鹃花画,一幅赠给我亲爱的妈妈,让她分享我的喜悦;另一幅呢,赠给我和丈夫的证婚人,以表示我的感谢!”

任老师点头微笑,表示赞许。八个月前的一天,任老师接受了一对上门求学的“学生夫妇”—宽子和M先生。在工业技术领域里出类拔萃的M先生,在艺术领域里却相形见“拙”,时隔不久,学业便明显落伍。于是,这位有着强烈自尊的男子汉不愿意在这种与夫人的“竞争”

中明显败阵,便主动先期退学。现在,宽子不准备把自己的喜悦首先赠送给心爱的人,也是委婉地表示一种对丈夫的尊重,但又巧妙地通过赠给证婚人来表示对丈夫的深情。多有意思啊!

中国,古老而充满着朝气。上海,又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这片东方“新大陆”上,远道而来的一些外商及其家属渴望获得各种发现,获得新的知识。1986年7月,上海市对外服务公司在总结了原有的中文、书法两种课目的经验后,根据外商的要求先后增设了中国绘画、健康按摩、气功、太极拳、烹饪、围棋、游泳、网球、足球、日语、英语口语和交谊舞等十多种课目。来自日本、联邦德国、南斯拉夫、阿根廷、菲律宾和香港地区的近50家商社的100多名学生刻苦求学,既掌握了手艺,又从中得到了生活乐趣。

在第二期烹饪学习班上,11名日商夫人和小姐从基本的配菜、刀工学起。又重又厚的长方形中国菜刀,在习惯使用又窄又薄的日本菜刀的夫人、小姐手里,怎么也弄不顺手,甚至连执刀的手势也不对。于是,她们课堂上学,回家后练。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加来先生的夫人每次课后还要把课堂上的笔记重新整理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们通过了切丝剥肉第一道手艺课。

烹饪操作手艺是一门学问。做京菜“糟鱼片”,上海师傅一手执勺,一手端起热气腾腾的铁锅,突然凌空一个抛线动作,把滚烫的鱼片甩到离锅三尺高的空间,齐齐翻了个身,稳稳地又落回到锅中央。这个高难度动作,把几位日本学员都惊呆了。轮到她们操作时,起先谁也不敢把鱼片甩离锅子,后来在师傅的鼓励指导下,才鼓劲壮胆,一个个先后练了十几遍,手臂出奇地酸痛,却终于抛出个“基本样”来了。至于中国冷盆菜中的精雕细镂、五彩缤纷,更是令夫人、小姐们眼界大开。

一片黄瓜经过刀划手刻,就变成一棵浅绿盈盈的水草;几块红肠,切成了菱形一拼,就成了一朵鲜艳的荷花;一根胡萝卜可以雕成各种形状的动植物,食品简直成了工艺品。日本夫人和小姐对学这些食品制作觉得特别有趣和轻松,仿佛置身于童年时代,和伙伴们一起玩“扮小人家家”那样欢快!

实用性很强的烹调手艺,给初学者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在亲朋好友面前显一番身手。日本太平洋投资公司芳贺先生的夫人,有一天烧了几个刚学会的中国菜招待先生的朋友,满心希望受到客人们的称赞,但在饭桌上没有一个人夸奖。事后先生笑着告诉她:“你可能是忘了放盐!”她一听,才恍然大悟,于是,要先生再次请客,以挽回这次“声誉”。

对她(他)们来说,这是生活的乐趣—一种新的收获和发现。

辛勤播种

市对外服务公司现有的几十名教员,被录用或借用于上海的各条战线。在这个当今令人羡慕的对外领域中工作,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多方面的。他们为克服这些困难所做的努力也是令人敬佩的。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晚上。晚7点26分,一辆71路公交汽车停靠在延安东路外滩终点站。G老师一下车,立即甩开两腿,顶风冒雨地朝联谊大厦跑去。饥渴、疲惫,这时全顾不上了。当她一口气跑进大厦,乘电梯到外商房间后,时针恰好指向7点30分—规定的上课时间。她的学生,日本某商社的三位西装革履的先生已在静坐等候了。被雨水淋湿的衣衫紧贴在身上,阴冷阴冷的。可最叫她难受的是室外餐厅飘来的阵阵香味,诱的她本已辘辘的饥肠一阵紧一阵地咕咕乱叫。

是的,三位正襟危坐的学生从老师神态自若的讲课语调中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从早上7点30分出门,8点到联谊大厦上课,11点30分下课后又挤了个把小时的公共汽车到锦江宾馆施教,三小时以后又奔赴静安宾馆,6点30分从静安宾馆出来,又急着赶赴到这儿……早、中、晚三餐全是啃干面包。她的胃病就是这样犯上的。三位外商学生也不会想到,为了教他们学中文,这位43岁的体弱妇女,因丈夫出差,不得不把10多岁的女儿孤零零地抛在家里。由于得不到母亲的督促和指教,女儿的作业簿上已多次出现“红灯警告”!

严格的时效观念,对于外商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而对于中国教员来说,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适应。上海的外商分住在几十个地方,上海拥挤的交通又是最没有时效观念的。但毕竟,准点守时是学生对老师的基本要求。于是,老师们就来个“堤外损失堤(体)内补”,省出吃饭时间,省出休息时间,甚至省出教育子女的时间,从而保证无一例外地准时上课……

市对外服务公司的教员中,有不少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他(她)们来说,“忍痛割爱”几乎已成了家常便饭。不少外商白天工作,学习的时间均安排在晚上。晚上,宁静街头的并肩徐行,花前月下的窃窃私语,等等,这一切年轻人生活中最可宝贵的精彩内容,须得自觉地服从自己的崇高职业。一些姑娘、小伙子为此几次“损失”掉了自己已全心倾爱的人,又一次次苦于抽不出身而婉言谢绝了热心人的牵线搭桥。当然,8点30分教完课以后,时尚早,夜更静,或许正是恋爱约会的大好时光,但谁又能保证一定可以准时下课呢?小z有一次与男友约好8点45分在电影院门口见面。谁知8点30分下课以后,她竟被一帮“娃娃学生”缠住了。学生流水般的好奇提问,使得她始终下不了“抽刀断水”的决心。9点15分,终于,当她心急火燎地赶到电影院门口,焦灼的目光已寻觅不到“他”的身影……于是,翌日打电话道歉,说明缘由;于是取得谅解、和解;于是,索性谈妥为防止误会,今后一律取消“课后约会”……

为准时上课必须付出代价,要上好每一堂课同样必须付出代价。

没有现成的教材课本,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教员们自己动手编制教材,再因材施教,在实践中摸索。多次受到外宾称赞的小陈老师为了正确翻译烹饪班的专用名词,每次上课前总是先向厨师个别听取上课内容,做出书面准备,并翻译成外文发给每位外宾,从而大大加快了学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进度。

同中国电大、业大中年龄参差不齐的学生相比,这些外来学生中的年龄、知识差异,更有天壤之别。他们中最小的是刚脱胎气的6到7岁“娃娃学生”,最大的是65岁的“爷爷学生”。因材施教的同时,还得因人施教。这因人施教的学问可大着呢!教学的内容、方式,甚至讲课语调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对娃娃学生可以来几下诱导式的逗乐声,移用到那些“成年学生”或“爷爷学生”身上,却易有不尊重之嫌啦!不少教员一年中常常要教上几批年龄层次不同的学生,于是教学内容方式也必须灵活地“转换效应”。有的老师甚至同时身兼几课,身临几“境”。专教日本生活用语的黄老师曾教过一位57岁的外商。这位曾有过多年外交官经历的K先生在外交场合神态自若,谈锋甚健,可是在一对一地学习中文时却常常因为不懂,学不会而紧张得发窘,自尊心受挫使他几乎有问难提,答非所问。比他小三分之一世纪年龄的黄老师觉出了奥妙,便尽量轻松地一个单句、一个句型地教他并时常主动提问,再主动作答。这样,过了一段时间,K先生终于适应了这种轻松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学业上很快大有长进。

学生眼里的老师似乎是无所不晓、无所不懂的。为了适应学生对老师的这种特殊“需求”,中国教员得钻研一些专业以外的学问,以便随时能够恰如其分地应答学生们的各种提问,诸如什么叫“精神文明”“党政分开”“中国农村的井,是什么东西”等。学生们一次次突发奇想的提问,得到的是一次次从容自如的回答。他们在露出满意微笑之余,是否会想到为了“对付”随时而来的问题“袭击”,他们的教员是如何放弃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在灯下认真地做笔记,甚或一边抱着将要入眠的婴儿,一边在辛勤地笔耕呢?

友谊之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