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的话虽然一针见血,但孝公是国君,能不知道自已国家的情况?
重点不是把这些问题统统再提一遍,而是找到解决的办法。
如果没有办法,说这些又有何用?
景监一听秦孝公的话就急了,说这些都是亡国之道,让卫鞅不要再提。
卫鞅却道:“治国之道,强国为本。”
不管是王道治国,还是无为、仁政治国,这些与强国之道根本不能放在一起说。
卫鞅又提出一个问题,他问秦孝公觉得魏国,齐国,楚国哪一家可以作为他强国之路上学习的榜样。
说到这里秦孝公才总算正视起了卫鞅,对他也多了几分郑重。
卫鞅给他分析,魏国之所以强,是强在兵甲财货,齐国乃明君吏治,楚国强在地广人多,而正在变法崛起的韩国与齐国类似。
秦孝公想要恢复穆公霸业,如果能恢复到有与这三家一争高下的实力,他就已经满足了,可惜……
可卫鞅并不满足于此,比起恢复穆公霸业,他的野心更大。
卫鞅对着秦孝公直言这三家的强国之道根本就不足效法。
这让秦孝公很震惊,他不知道卫鞅到底是不知道治国有多难,还是当真有扭转乾坤的大才。
但这并不妨碍他态度谦逊的请卫鞅赐教。
卫鞅又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这几国不过是强于一时,并不能强于永远。只强表面,不强根本。
接着他给秦孝公分析了一下三国强盛在何处,然后做出分析,还推断现如今正在变法的韩国也就这一代强。
甚至出不了这一代就必然衰落。
这样的国家如何效法?秦国若真要效法他们,怕是很难成功。
秦孝公很是不解,这些国家明明都很强盛,可为什么卫鞅会说出这番话?甚至做出这样的推断?
接着卫鞅便给秦孝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
变法不深彻,法令不稳定。
秦国若想强大,想强秦于永远,那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秦孝公被卫鞅的理论强烈震撼,同时也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感觉身上的担子都轻了。
不只是秦孝公,连提笔写字的秦胜也被这番话震惊的险些忘了字要怎么写。
他知道楚易安在《大秦帝国》这个故事上心里有成算,知道后边如何写,并不需要他做太多,只在楚易安迷茫时稍微提那么几嘴便行。
只要让她理清楚思路,楚易安很快就能找到感觉继续谱写那个波澜壮阔、令人不由自主就会沉浸其中的故事。
天下纷争,硝烟四起,诸侯争霸。
但是秦胜是真的没想到楚易安能写出这番话来。
不是她看不起楚易安或是看不起女子,而是就算找一个深究史学的人出来也不一定能写出这番话。
即便是要写,也不知道要去查阅多少典籍,还不一定能写的有楚易安的一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