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林公对陈堂的保荐,使皇帝对陈堂之事有所犹豫。于是便征询身边近臣的意见。
这时已任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的杜受田向皇帝建议,陈堂既然能得到林则徐的看重,想必是有些能为的。
如今南方匪患日盛,朝廷也正是用人之际。既然陈堂有编练民团的经验,可以令其以戴罪之身,率已练之团练,助剿平逆。待日后视其功过,再作定议。
而陈济云、陈济怀也可帮助其父,一同效命。
这杜受田是奕詝的帝师,两人的感情实则远超师徒。新皇帝视他为至亲至信,甚为倚重,虽未入军机,但实为辅相。新皇帝对他是言听计从,只要是他提出的意见,没有不听的。
曾有传闻,说新皇帝开言路,罢黜穆彰阿,起复林则徐,都是因为听了杜受田的建议。
这位杜大人也很感念皇帝的知遇之恩,全心效命,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可惜天不假年,在咸丰二年病逝在赈灾的任上。皇帝为此悲痛不已,亲加谥号“文正”,并以厚典安葬。这些都是后话。
总之,有了杜受田的提议,更是因林则徐的举荐,这才有陈堂收到的第二道圣旨。
这份谕旨,命陈堂以戴罪之身,携二子,率护商民团,赶赴广西,助剿匪逆。这完全同杜受田的建议一般一样。
其实在皇帝的心中,对陈堂的态度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只不过是稍作调整而已。可是陈堂一家却并未因此踏上征途,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让事情再生转折的,是陆建瀛。他上奏皇帝,如今为剿除匪患,两江官兵已多有调出,两江地方相对空虚。
他又称护商民团人数本不多,也不能与八旗、绿营相比,更适合留在本地防盗护商。且陈堂久在两江,整理夷务多年,建议将其留在江南襄理诸事。
皇帝对陈堂的事已经不再耐烦,便在陆建瀛上奏之后没多久,发来新旨。同意了陆建瀛的建议,同时正式任命他为两江总督。
而陈堂则以五品顶戴暂留两江,帮办政事,视其表现,待日后再论处置。
很难说清陆建瀛此举的动机究竟如何。不过,经过一波数折之后,除了降职丢官以外,陈家人暂时可以喘口气了。也不用远赴他地,去剿除那不相干的匪患。
而且,一家人又难得的齐聚在江南,也算是一种安慰。
对于陈堂而言,此次的遭遇正是他以前的隐忧。能有眼下的结局,已属万幸。即便今后就此下去,只要平安无事,也无大碍。
而对于陈济云来说,虽然被罢了官,失去的却不过只是正三品詹事府詹事的闲职,能够离开早已经厌倦了的京城生活,回到父亲身旁尽孝,这也不啻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至于陈济怀则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了,仕途对于他来说本就无所谓,如今这般简直如鱼回大海,畅快无比。
陈家人经此一遭,对官场之事心灰意冷,今后只想着稳稳当当的过日子,或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罢了。
不过,此时在大清的西南省份,已经燃起了一股股烽火,而且越烧越烈,渐渐的似要失去控制。陈家人的日子,也早晚要随这时局而改变。
而最先坐不住的,就是陈济方。他决定将商团事务交给大哥掌理,自己则要亲赴广西走走,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喜欢开篇激战1860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开篇激战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