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汉朝刘鏊 > 第136章 荀彧(第1页)

第136章 荀彧(第1页)

刘尨已归濮阳,于议事厅召集众谋士。荀彧、陈宫、郭嘉、戏志才、程昱这五位军机处谋士难得齐聚,王粲与蒋琬在旁旁听,马谡则认真记录。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才议片刻,马忠匆匆入内,呈交刘尨一份情报:“长安司徒王允,连续三日于家中宴请吕布。”

刘尨阅毕,转手递给五人。五人相视,皆心领神会:长安恐将生变。那情报上的字迹仿佛还带着墨香,却似有千钧之重。

刘尨轻咳一声,开启今日议题:“今日有两件要事需与诸位共商。其一,长安城中,我那族弟(献帝刘协),该如何处之?其二,世家私养家兵、强占土地、隐瞒人口之事,又当怎样应对?”他的声音在议事厅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谈及对献帝的态度,郭嘉与戏志才看法一致,皆主张维持现状,切不可使长安陷入混乱,务必保献帝安稳在位。

郭嘉手摇羽扇,侃侃而谈:“今诸侯纷争,局势未明,献帝虽为傀儡,却仍是天下共主之名。若贸然迎之,必成众矢之的,且我军羽翼未丰,当徐图之。”戏志才亦点头称是:“奉孝所言极是,一动不如一静,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不迟。”

陈宫目光游移,瞧了荀彧一眼,却欲言又止。刘尨见状,径直望向荀彧:“荀先生有何高见?”

荀彧整了整衣冠,起身踱步,沉声道:“尊天子以令不臣!当解献帝于困厄,迎至濮阳,还政于天子,助其征伐四方,如此方能名正言顺,凝聚天下人心。”

荀彧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他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心中对汉室正统的尊崇深入骨髓。

陈宫闻之,面露惊愕,当即反驳:“荀公此言差矣。今汉室衰微,天子不过傀儡,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岂会因一虚名而俯首听命?若迎天子,我等必受掣肘,诸多行事皆需奏请,徒增繁文缛节,且诸侯或以此为由,合兵来犯,濮阳危矣。不如暂作壁上观,待天下局势明朗,再做定夺。”

陈宫言辞激昂,双手挥舞,似在描绘着那潜在的危机。一时间,五位谋士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竟未能达成共识。刘尨眉头微皱,未作决断,转而说道:“且先论世家之事。”

陈宫、戏志才与蒋琬皆从刘尨军的切身利益出发,所提建议虽面面俱到,却略显保守。陈宫缓缓说道:“世家势力盘根错节,可先安抚,许以些许利益,使其暂不与我军作对,再徐徐图之。”戏志才则道:“可对其家兵数量加以限制,土地按律清查,人口亦逐步登记,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发哗变。”蒋琬也附和道:“当以怀柔之策为主,分化世家,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

荀彧则另有见地,他认为刘尨若欲成就大业,必须设法获取世家与豪强的鼎力支持,万不可与整个世家阶层公然为敌,否则根基难稳。

荀彧坐直身子,目光扫视众人:“世家掌控钱粮土地,人才亦多出于其间,若得他们相助,如鱼得水,大业可期。”程昱却始终缄默不语,似在沉思,只是那眼神深邃,让人难以捉摸。

见两件大事皆商议无果,刘尨心中不悦,拂袖而起:“改日再议!”言罢,转身离去。衣袂随风而动,带起一丝沉闷的气息。

众谋士鱼贯而出,程昱故意落在最后,唤住神情郁郁的荀彧:“文若兄,且留步。今日议事不畅,心中烦闷,弟欲寻一静处小酌几杯,兄可愿同往?”荀彧本无此闲情,然见程昱盛情难却,又念及方才议事的种种分歧,也想借机与程昱一叙,便点头应允。

二人来到一处偏僻且隐秘的酒楼,店内布置简约,却不失雅致。小二迎上,引至雅间,摆上美酒佳肴,便退了出去。程昱率先举杯,一饮而尽,而后为荀彧满上:“文若兄,尝尝这酒,虽非世间佳酿,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荀彧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微微点头:“嗯,此酒入口绵柔,后劲尚足,确是好酒。”

酒过三巡,程昱放下酒杯,目光灼灼地望向荀彧:“文若兄,你我追随主公已久,依兄之见,主公究竟是何等人物?”

荀彧搁下筷子,沉思片刻,缓缓道:“主公胸怀大志,有雄才大略,实乃当世雄主。”

程昱微微点头,又问:“那主公待我等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