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应该是看到宋朝冗官问题之后,知道前车之鉴,便精简了官职。”
“此法,倒是可以在大唐借鉴一二。”
李世民在看了宋史之后,也就意识到了冗官的问题。
大唐如今尚未出现这种情况,可是到了唐朝后期,这种情况也有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很多。
而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监管缺失,皇帝无能、奸臣当道。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国策,也需要人去施行,而人在施行的时候,就要看一看,施行国策的人是好是坏。
若是帝王英明神武,也能够任人唯贤,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然而,谁又能够保证每一代的帝王都是英明神武,都能够文治武功呢?
“陛下,再好的官职,也是人去施行国策。”
“故此,若是君王无能,还有奸臣把持朝堂,制度对于他们而言,那都是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了。”
“再好的制度,也能在他们手中毁掉。”
不过,陈平安又是话锋一转。
“当然,不能因为如此,我们就不去建立更好的制度,而是在建立制度的同时,也要想到如何能够保证这么好的制度,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又该思考,如何才能防止那一些事情的发生。”
“就算是君王无能,却也能保证朝中有着房玄龄、杜如晦、范仲淹、包拯、王安石这样的忠臣、能臣。”
不是什么好,就立马学一学。
而是学了之后,也要能够让这个制度不被轻易破坏了。
讨论官职的制度,其实也就李世民和陈平安两个人,很多制度也都是他们两个人讨论的。
就比如这官学。
李世民听了陈平安讲述后世的义务教育,还有所学的那些知识内容,自然是十分羡慕。
他也想要在大唐施行这样的教育,甚至是来一个中考、高考、公务员考等等。
但是,陈平安也给他解释了,到现在连县学的建设都还在投入之中。
天下学子们也就比以前多了一点儿,却也远远达不到千年之后的那个效果。
李世民也就只能是退而求其次,只是设立了六科。
而对于大唐的学子们来说,设立了这六科,已经是大不易。
随着时间的流逝。
贞观十四年的年关过去了。
这一年。
大唐百姓们又过上了一个幸福年。
贞观十五年的大年初一。
陈平安早早地起来,简单洗漱之后,吃了个早膳,就坐着人力车,去皇城。
贞观十四年之时,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都是李承乾在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