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李世民并未和裴行俭点到为止。
陈平安所写的史册上,此人为儒将,经过明经科考试中举,然后入朝为官,后来得苏定方指教,才成为了武将,随军出征。
李世民直接在偏殿召见裴行俭,一上来,就问道:“遥想当年,裴公因功授光禄大夫,而你的哥哥裴行俨更是骁勇善战,有着万人敌之称。”
“如今来看,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朕素闻你在家读书,喜兵法,如今,大唐即将要对突厥用兵。”
“你以为,胜算几何?”
裴行俭也明白皇帝这是在考校自己,沉思片刻,回道:“回陛下,草民以为,若大唐今年年底用兵,胜算五成,若是明年年底用兵胜算八成,若是后年年底用兵,胜算九成。”
李世民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还有这等说法?
“哦?”
“此乃何故?”
裴行俭一一分析起来。
他还没有经过苏定方的指教,也没有担任都督府长史,以及后来的吏部侍郎,一步一步,成长为大唐名将。
所以,这时候的裴行俭,多少显得有一些稚嫩。
不过嘛。
历史之名人到底是名人。
不然,大唐人口几百万,为何就出了裴行俭这样一位儒将呢?
第一个,自然就是家风传承。
裴家三代那都是有着将帅之才,裴定、裴仁基、裴行俭,算得上是一脉相承。
第二个,还是裴行俭自身能力也不差,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耳读目染之下,自然也就对兵法韬略更为熟悉。
李世民听完,觉得裴行俭的分析也是大差不差。
可能是因为裴行俭在家读书,并未接触太多朝政之事,也就不知道如今大唐的军事储备已经做到了什么地步。
就算是今年年底北征,那也是有着七成胜算,若是明年出征,肯定是十成。
李世民的自信,肯定是来自于陈平安。
裴行俭被安排进入了左屯卫,为左屯卫仓曹参军。
就算是李世民亲自召见,并且相当于是殿试之后,知晓其才学,有意授封,也不可能一来就是一个高官。
裴行俭寸功未立,若是让他成为中郎将,那么,那些血战沙场的老将们,必然不会服气。
他既然有才学,又有武艺,建功立业也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李世民算是又得到了两位名将,心下自然是高兴不已。
晚上在甘露殿,还多吃了一碗饭,并且,抱着长孙皇后,摸着她的肚子,一脸的自豪。
根据陈平安所写史册记载,李治为观音婢所出第三子,出生于贞观二年。
也就是说,观音婢现在怀着的就是李治。
想着史册上,李治的内圣外王,让大唐名扬海外、四夷臣服,就好像这事儿是自己做的一样。
……
“呼……。”
“总算是又能休息一段时间了。”
陈平安这些时日,处理完纺织机的事情,又是昭告天下,改良纺织机的木匠已经出现,后续不必再送纺织机进入京师,又是把之前送来的纺织机,进行了改造,直接送去了作坊,用来纺织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