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过几杯酒后,诸葛亮告辞而去。
鲁肃见状,不免起疑,问周瑜:
“此人莫非是在虚张声势?”
周瑜冷笑道:
“他是自寻死路,怪不得我。”
“文书当众签了,他就算插翅难逃。”
“况且,我已命工匠故意拖延,所需材料一概不予准备。”
“到时误了期限,他自有罪名可定,岂能申辩?”
随即命鲁肃前去探查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来到诸葛亮处,诸葛亮笑道:
“我早就提醒子敬不要将此事告知公瑾,果然他又要害我了。”
“三天之内,十万支箭如何能造得出来?”
“还需子敬相助一臂之力!”
鲁肃无奈说道:
“这是你自找的,我如何救得了你?”
诸葛亮说道:
“望子敬借我二十艘船,每船配三十士兵,船上搭青布为帷幕,两侧放置千余个稻草人。”
“除此之外,不必再问。”
“到第三日,包你见到十万支箭。”
“只是千万不可让公瑾得知,否则此计必败无疑。”
鲁肃答应借船,但仍不明其意。
回到周瑜处,鲁肃未提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不需箭竹、羽毛、胶漆等材料,自有妙法。
周瑜更加疑惑,冷笑道:
“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复我!”
却说鲁肃私下准备了二十艘轻快的船,每艘船上配备三十多名士兵,并备好布幔和捆扎好的稻草人,一切齐备,等待诸葛亮调用。
第一天却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依然没有行动。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秘密邀请鲁肃到船上来。
鲁肃问道:
“先生召我来有何事?”
诸葛亮答道:
“特地请子敬与我一起去取箭。”
鲁肃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