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红楼我是贾琏笔趣阁 > 第一百三十七章 贾府出事(第2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 贾府出事(第2页)

这一番话,自然是极有说服力的,殿试的文章贾雨村也看了,很精彩,从传统文人的角度看,贾琏那篇殿试的文章的前半部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你瞎说什么大实话?后半部分,贾雨村认可言之有物,不像其他考生,只是从古书中找一些空话填进去。

林如海也感慨道:“不知道的,还以为琏儿的文章是个经年老吏所作。”

贾雨村点头表示认可,没有多年的基层打磨,不可能看清楚这个社会的底层本质。

贾琏心道【这些道理,我中学就开始学了。】(ps:70后初中要学政治经济学的。)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只要掌握了,套进任何一个时代,都不难分析出相应的阶-层。

当人类社会以国家的面貌出现后,治理成本就是绕不过的问题。

所谓的降雨量四百毫升线,限制了农耕文明向北扩张的说法。也是个成本问题。

乡贤治理地方的形态,那也是为了节省成本。因为朝廷无法供养那么多官员。

从制度角度看,诞生的那一刻未必是最佳的,但一定是最适合当时情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能一点一点的改良,大概是能慢慢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皇权时代所谓的改良往往造成的后果就是加剧社会撕裂,激化矛盾冲突。

因人成事,也因人废事。

这些话贾琏不会说,说出来也没人给他点赞。贾琏考虑的就是自己这一生,没想太远。

发展生产力这种事情,一个人玩不转的。还有就是新技术,真未必能推广开的。

别说人力成本极低的大周,即便人力不足的不做人的带英,也发生过大规模砸机器的事。要知道,那可是重视商业的带英。大周朝这种农耕为主的国家,想什么呢?信不信你前脚造出飞梭+蒸汽机,后脚江南织户就能团结起来,砸了你家的场子。

朝廷可以容忍列强开着战舰打开门户倾销工业品,你一个本地人也敢这么做?

在扬州呆了三日,贾琏携贾敏、黛玉一道登船北上,母女二人也没太夸张,学贾琏一样,只各自带了一个丫鬟。

来的时候要赶路,回去的时候自然不用了,贾琏走的不紧不慢的,生怕累着贾敏和黛玉。贾雨村在另外一条船上,想找贾琏说话,都得等靠岸过夜时。

这一路上,贾雨村没少套近乎,也能感受到贾琏对他带着点隔阂,这是很正常的。

贾琏每日陪着贾敏和黛玉说话,亲近感日益倍增。

沿着运河走了快一个月,总算是看到了通州码头,贾敏没来由的提一句:“二哥家里的宝玉如何?”这一路上贾敏都没提过宝玉,贾琏也没主动提。现在突然来一句,贾琏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想了想,还是点头表示:“还小!看以后吧!”

有观人之术的贾琏这么讲,贾敏心里有一点点初步认知。

贾琏刻意的提醒一句:“回头表妹要当心点,宝玉喜欢吃胭脂,还是抹上的胭脂。”

胭脂能往哪抹啊?无非就是脸上和嘴唇,贾敏听了顿时脸色一沉,交代黛玉一句:“回头宝玉要是不守礼,你躲着他一点,要是反复纠缠,告诉娘。”

黛玉懵懂之间的点点头,看了一眼贾琏,心道【琏二哥总不会害我。】

通州码头上,翘首盼望的人是赖大,不等贾琏站稳了,赖大已经上前九十度鞠躬抱手:“小的见过二爷,老祖宗可算是把您给盼回来了。”

贾琏没跟他多话的意思,转头道:“我给家中的信没收到,还是没人告诉你,姑母和表妹回娘家?”赖大不敢顶嘴,连声道:“冤枉,自然是收到信了,只是家中出了事情。小的一时着急失礼,这就去给姑奶奶行礼赔罪。”

站在船头的贾敏因为风大,没听清两人说话,只是见赖大这个刁奴在赔罪的样子。

贾琏没搭理赖大,回头伸手先扶着黛玉下来,再扶着贾敏下来,然后才让开身子,让赖大上前见礼说话。

“姑奶奶,马车颠簸,小的准备了轿子。”赖大前面弓着腰开路,来到一定四人轿子跟前。轿子用多少人,那也是有讲究的,这里不细说。

贾琏见了淡淡道:“姑母和表妹坐我的马车,我骑马即可。”

赖大不敢反对,赶紧去准备。贾敏倒是很好奇的问:“你不喜欢他?”

贾琏只是淡淡道:“家里的下人们见了他,也要尊一声赖大爷。”

言下之意,我才是二爷啊。

贾敏听了微微一笑,没再说话,这点小事还不是看贾琏的心情,随手就处置了。

贾敏上了贾琏垫子加厚过的马车,贾琏上马随行,一干人等乘车在后,赖大总算是有机会在贾琏跟前说话了:“二爷,家中出了点事情,小的需让二爷提前知晓。”

贾琏面无表情出反问:“出什么事情了?说,别绕弯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