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夫子教的大道理是一回事,为娘的教的又是另一宗。
从皇后到淑妃,无不是良苦用心,真是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儿子身上。
萧弘川咬紧牙关,一言不发。
庾淑妃如坐针毡。
乾元帝又扭脸去看她:“你不想听?”
“妾……”庾淑妃是明理的人。
真正走进了福宁殿,见过了乾元帝,再看看跪在身边的儿子是个什么模样做派,只一眼,庾淑妃心里就全都明白了。
她救不回四郎了。
四郎身上背着的又何止是清河崔氏一桩大案。
从他想要筹谋上位的那天起,双手就绝不可能再干干净净。
官家的意思她明白。
庾淑妃深吸了口气:“四郎,当着你父皇和我的面,都老实交代了吧。”
她也是认了命。
萧弘川是早就认命了。
在清河郡接到旨意,大抵弄清楚了京中发生何事,他便知道他错的有多离谱。
他没能力兴兵起事,就算手底下有兵,他也带不了兵。
以一两州府兵力与天下兵马相抗,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以他什么都没做,老老实实回了京。
萧弘川抬眼去看庾淑妃:“母妃觉得,还有什么呢?”
庾淑妃拧眉不语。
乾元帝接了话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愿意说多少,朕和你母妃都听着。
你做过多少,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从最开始的时候起——你长这么大了,出阁封国公,朕却连你究竟是何时动了这个心思都不知道。
说起来也是可笑。”
当初大郎和三郎明争暗斗,二郎持身中立,两不相帮,这些他都知道。
底下几个再小一些的儿子不必说,他们深知还弄不懂夺嫡是什么。
只有四郎,干干净净,从不掺和到这些事情里。
见了兄长们客客气气又爱笑,难得能瞧见一派兄友弟恭的样子。
乾元帝曾经还为此而感到欣慰过。
确实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四郎变了,悄无声息,从前最乖巧的那个儿子,不见了踪影。
乾元帝心里是难受的,面上不显罢了。
“从何时……”
萧弘川低声喃喃,把这话细细品了一回,忽而笑了。
眼底的阴郁和暗沉荡然无存,反而添上几许明亮。
那样闪烁着的光芒,让人转不开眼,直直望进那双泛着水光的眼中。
萧弘川才又开了口:“天家无父子,无兄弟,从我懂事起,就总是在想,若是父皇眼中也并不是非要立嫡,长不长的,又有多重要呢?
父皇要给大兄铺路,可那条路,凭什么我就不能走一走了呢?
他可以的,我也都可以,甚至能做得更好!
大约就是从那时候起,一直到今天——父皇,儿臣这个答案,您还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