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槿之伸手端起面前的茶盏,心不在焉的品茶。
他细细思索,虽说没与御王深交过,可自从端州那一战后,他与江秋羽结识。
从江秋羽口中得知御王曾帮江秋羽解困惑,谋仕途,而端州那一战,他又能在朝廷不发粮的情况下弄来粮食供大军充饥,今日又见他谈吐不俗,为人正义。
所谓智者有志不自弃,大器终成顺天意。
或许御王真的是天选之子,兴朝未来的希望。若他登基为帝,或许他真的能成为一代明君。
臣遇明君,君遇良相,君臣遇合,如鱼得水
或许自己真的能跟随御王一展心中抱负。
穆槿之将手中茶盏放下,这兴朝天下本就是容家的,容熙是正宗皇室血统,他争天下也是理所当然。
既然都姓容,都是正统皇室血脉,那他穆家效忠谁不是效忠呢?只不过立场不同罢了。
穆槿之松口,“御王,我可以答应你假意效忠皇后,但是,匈奴人入兴朝,且在我知情的情况下不去阻止我是真的不能忍,不知御王可还有别的办法?”
“你不能忍只不过是因为你穆家祖上曾有将军战死在匈奴的疆域上。可是穆公子,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而所有的忍耐也都只是为了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待等到合适时机时,再一攻而上,一击毙命。所以穆公子,今日的忍让只是一时的,来日,总有一天,我能让你带兵亲征匈奴,一雪今日之耻。”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穆槿之抬头,看着楚熙那从容不迫,淡定喝茶的模样。
心里逐渐对楚熙抱起希望,他本就不满容烨的暴政,容烨做事荒唐无度,暴虐成性,而容熙德才兼备,又骁勇善战,知人善用,若他能坐上皇位,这天下或许真能四海升平,海晏河清。
穆槿之沉默片刻,才声音平和道:“王爷,若我愿意带着二十八万穆家军追随你……”穆槿之顿了顿,他眸光炽热,声音沉了几分,一副认真的模样,“你有几成把握能起事成功?”
楚熙也无比认真回应,“九成!”
穆槿之不解,“为何?”
“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楚熙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九成靠我,还有一成交给天。”
楚熙语毕,穆槿之起身,他朝楚熙双膝下跪,“御王,你只要答应我两个条件,我就愿意带着二十八万穆家军心甘情愿归顺您。”
“哪两个?”
“第一,若有朝一日您坐上那个位置了,不许猜忌穆家。第二,待您登基为帝,请允许我解散穆家军,至于我,就请您允我辞官还乡。”
楚熙当然明白,容烨对穆振华的做法让穆槿之伤透了心,所以他也害怕自己是个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人。
只不过,若真有一日他自己登基为帝,若随他一道打天下的股肱之臣都仗着自己的功绩在民间欺压百姓,胡作非为,那到时他又该如何?
自古皇帝之难,难在对诸臣近之则以骄恣启危机,远之则以怨望扞文网。
所以楚熙也不敢向他保证,他会不会猜忌穆家。但楚熙也不是一个喜欢乱杀忠臣的人,因为他明白,只有忠臣贤君,齐心协力,才能共筑太平盛世。
楚熙微微点头,“好,我答应你。”
穆槿之闻言,他才行了一礼,“王爷,从今以后,穆槿之愿带领二十八万穆家军甘为王爷效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楚熙站起身,双手将跪伏在地上的穆槿之扶起,“穆公子快快请起!”
穆槿之在楚熙的搀扶下起了身,楚熙补充道:“穆公子,你既归顺本王,那本王日后必不会负你。”
穆槿之望着面前这位年纪轻轻就城府深沉的王爷,他信他不出数年定能顺利登基为帝,也信自己跟着他定能创造一番丰功伟业。
只不过帝王是冷血无情的,所以待他成功,待自己功成名就,他也就只能主动辞官,以免步入他爹的后尘。
楚熙语毕,便又邀他与自己一道喝茶,两天换了话题,谈天说地,高谈阔论,直到正午,两人才意犹未尽的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