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哥儿蔫蔫的一人倚着一根柱子打盹。
院子里突然有个妇人声音响起,把两人吓的一激灵。
“翠芬,我给你送篮子来了。”
这人原身认识,是村长媳妇儿,赵来福的奶奶,平日里各家有事都去帮忙操持,人缘很好。
乔远揉了揉眼,忙上前问好,“赵婶子。”
赵婶子打量一番乔远,觉得稀奇。远哥儿以前在乔家时胆小,见人也不怎么说话,没想到嫁了人,倒还活泛起来。若是真像来福跟他说的那样,远哥儿不仅是做事周全,手艺还好,他大伯娘怕是要悔死了。
赵婶子笑着说:“翠芬,本来一早我就该把篮子送来的,但是你是知道的,我家根生这不是再有半月就要成亲了吗,给我忙的一早上没空闲。我装了点自己做的泡菜给你们,你可别嫌弃!”
林翠芬道:“哪里会?你做泡菜的手艺在咱村里是最好的,今早喝粥的时候,柳哥儿还念叨着要吃泡菜下饭呢!”
被人这样夸,赵婶子也高兴,“那我一会儿让来福给你们卤水来,加点水直接下小菜就行。”
两个老姐妹在廊下坐着说小话,只乔远因为听到了婆婆原来叫翠芬儿,嘴角直抽。
赵婶子跟林翠芬说道了一通这阵子操办自家喜事的杂事,林翠芬也刚给俞大猛操持完,倒是还能帮她出出主意,也说说经验。
“向学能回来不?”赵婶子问的犹豫。
赵根生娶的是后河王家湾村长家的哥儿,算是两个村子联姻的大事。到时候好几个村的村长都会过来,仙河村得出人去陪酒,压场面。
村子里数得上的人物就那么几个,俞向学一向又是个周全的,大事上拿的出去。赵婶子打心底希望他能回来做主陪,但是人家读书科举是大事,真是不好意思张这个口,只是为了儿子不能不问一嘴。
林翠芬笑道:“咋不回来?前回老大就说了,等他根生兄弟成亲一定得回!且不说当年他能读书得亏了村长帮忙,就冲着水生和他一起长大的情谊,根生是水生的亲兄弟,那咋还不算他亲兄弟了?”
原来当年夫子迂腐,还受着前朝士农工商的思想影响,嫌弃俞老大是匠户之子,不肯收。还是村长赵德顺出面,才让夫子将俞老大收下了。
水生就是赵来福的爹,和俞老大是好兄弟。当年也一同跟着夫子念书,只是他天分有限,读了两年就没再继续,现在在城里做便宜坊的掌柜。
赵婶子喜不自胜,愈发觉得俞家人厚道,当年不过一句话的事,人家记到现在。这些年做铁器总是少收钱不说,这回根生成亲,还肯请假从府城回来给根生做脸。
两人又你来我往一番回忆往事,最后赵婶子又说了一件事:“我还想在你家订发糕,来福买回去的,我们家的人都尝了。都觉得这发糕很好吃,也很新奇,我们就商量着喜宴上做个小食,还有回礼也用。”
这边村里人成亲,都要给参加喜宴的人,一户一份回礼,通常就是红鸡蛋和馒头。也就村长这种殷实人家,还能想着搞个新奇花样,不疼银子。
乔远一听,眼睛登时亮了,村长的儿子成亲,仙河村的人最起码每户都得去人吧,这得多少人,多少发糕,多少铜板!
他按耐住自己激动的心,细细问道:“婶子,您预计要多少块?前菜小食上多少?回礼包多少?”
乔远问的这些,都是赵婶子来之前,和村长已经商量过的,“我和你们村长估摸了一下,光咱仙河村就八十户人家,能参加喜宴的大概有四百人,前菜小食每人一块,回礼按照每户六块。再加上你们村长和根生其他的交好人家,就照着一千块来,能多了不能少了。”
一千块那不就是一两银子!大单子啊!
乔远当即拍胸脯道:“婶子,那这单我接了,保管给你办的妥妥的。”
“给你婶子算的便宜一点。”林翠芬适时提点。
赵婶子忙摆手,“可别这样,本来我就够没脸了,就按照一文钱一块算。”她笑着打趣说:“再说了,这是儿夫郎的生意,你一个做婆婆的还插手?”
乔远适时插话道:“那我到时候做一份喜宴馍,就当我和大猛送给根生大哥的新婚贺礼。”
“什么是喜宴馍?”赵婶子好奇地问。
乔远和她卖了个关子,殊不知,他心里正盘算着该怎么拿村长儿子的喜宴打广告。